编者按:渝藏携手,开花结果。自1994年对口援藏按下“启动键”,重庆对口支援昌都已持续30年。“藏东明珠”昌都日新月异,现在已是旧貌换新颜。蜕变的背后,是3400万重庆儿女的倾情支持,更是一批批援藏工作队的接力坚守和奉献。
艾轩,国家一级美术师,崇尚写实油画,他是著名诗人艾青的儿子。从1974年以来,他几乎每年都会在阿坝地区,寻找着笔下藏族人物及特殊地理风情的创作灵感,并以抒情写意的风格表达出来。 虽然当时只是去西藏地区的部队生活,然而一进入这片地区,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这依然是我臆想出来的,画中是一位藏族女子,有着高原红的脸蛋儿,浅浅的微笑,一头的蜜蜡,红珊瑚,绿松石,身上穿着羊皮袍子,脖子上也戴着巨大的红珊瑚串,以及镶嵌松石的藏银,似乎是一位贵族女子。她站在窗边,窗外绿得朦胧,阳光反射的光芒映在她的脸上,面部皮肤光滑如绸缎,泛着健康的光彩。
中新社拉萨11月28日电 题:西藏唐卡艺术:画笔下的新女性“色彩”作者 赵朗笔尖轻触,点画佛衣,不时拿笔蘸着颜料,眼前的唐卡度母画像已经耗时数十天,29岁的仁增旺姆还在继续创作这幅画。11月28日,拉萨,西藏唐卡画院的唐卡画师们绘制唐卡。
一场特殊的婚礼,让2400公里外的工笔画家于理整整期盼了五年,一再改期后终于成行,这是她第16次来到藏族地区。这是一场在甘南草原上举行的地道藏族婚礼,新娘是于理在甘南认识的第一个藏族朋友才让的女儿完玛吉。
刘云生 1937年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1963年至退休前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退休后潜心于水彩艺术的研究。
远在95年学生时代的一次学校组织的写生,是第一次近距离看到接触到藏区,从此在心中就种下了一个藏区情节,工作后又去了一次藏区,感觉藏区就是一个永远无法破译的密码,那片土地以及植根于那里的风土人情,构成了最为丰富而又神秘的藏民族文化,以致在创作有关藏区题材作品时,怎样才能不被现实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