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生命发展永恒的主题,在养老产业上更是淋漓尽致,追其本质是“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这个范畴包含失能老人、残障人士,甚至包含各类腿脚不便人士等,包含健康人更包括残障人士。尤其帮助偏瘫残障人士,一直是科技智能发展的重点之一。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目前已形成覆盖上下肢较为全面的康复机器人产品矩阵,可应用于康复科、康复专科医院、骨科、神经科等,协助截瘫、偏瘫等患者恢复站立行走能力,协助脊髓损伤、脑卒中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4月12日上午,住院治疗期间偏瘫只能靠家属推轮椅走动的王奶奶,却在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部的走廊里独立大步行走起来。帮助她实现行走的是一套名为外骨骼机器人的医用设备。在训练过程中,只见在机器人的辅助下,王奶奶很轻松地完成“伸腿”“收腿”“行走”等以前无法完成的动作。
穿上设备,启动开关,蹬脚走路。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下称“中山三院”)脊柱外科的病房里,一名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患者迈出了向前行走的步伐。这套设备是中山三院研发的脑控外骨骼机器人,当患者穿戴上设备,看着屏幕上的动画,通过思考“如何走路”,便能驱动肢体做出相应的动作。
去年12月初,黔西南州中医医院康复科在州内率先引进了一款智能化康复设备——外骨骼机器人,为患者康复治疗带来了福音,感受到智能康复带来的希望。在该院康复科康复训练大厅,来自册亨县的杨先生正通过外骨骼机器人帮助,重新进行站立训练,避免下肢肌肉萎缩。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用力往前踢,看到了吗?代表支撑项的数据上来了,就说明您刚才在发力。通过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治疗师都可以一目了然。”3月31日,位于康复医疗器械展区的泽普AI 1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吸引诸多参展者观看。
近日,两江协同创新区科研院所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开发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已完成最后测试,年底有望实现小规模量产并推向市场。北京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引进了本校科研团队开发的膝关节外骨骼穿戴机器人,项目落地孵化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什么是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前景如何?
11月15日,第1眼TV记者从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年会上获悉,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康复医疗从传统的针灸、按摩等康复手段正逐步迈向智能化技术的全新阶段。#第1眼新闻便民服务资讯#在重医附一院康复医学科,记者见到了正在依靠康复机器人的帮助下进行下肢锻炼的刘先生。
中新网香港10月31日电 (记者 刘大炜)香港理工大学31日公布,由该校团队研发的多模态足踝复健机器人,可有效帮助中风偏瘫患者提升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行走能力。该款机器人具备物联网遥距复健进程管理功能,助中风患者进行自助式居家复健练习,治疗师可远端监察多个患者的复健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