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广州外,明确提出“演艺之都”的城市至少有北京、上海、西安、海口,其中北京曾规划《北京市建设“演艺之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上海则是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海口则直接提出了“国际演艺之都”。
10年前,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在广州大剧院连演40场,成为现象级演出。今年1月7日晚,该剧带着更璀璨的光芒与深厚的情感,再次回到广州这座城市。盛大的表演将持续到1月26日收官,以24场次的演出陪伴观众共迎新春。首演当晚,广州大剧院在歌剧院前厅,设置了很多供观众打卡的装置。
南方网讯(记者/周存 通讯员/穗文广旅宣)2024年龙年新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继续把积极打造国际演艺中心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精心筹备新春演出月活动和粤剧春班演出,同时联动景区地标、博物馆、文化馆等,把“现象级”爆款演出变成常态化为民惠民,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广州城市文化高质量发
12月5日,广州召开2023年“湾区音乐汇”新闻发布会。会上,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瑜梅解读了广州关于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三份政策文件,“这三份文件相辅相成,是广州推动演出市场长期、中期、短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组合拳’。
近日,广州市政府办公厅一连印发三份与文化旅游相关的政策文件——《广州市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演艺中心实施方案》《广州市“文旅体一证通”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方案》《广州市促进演出市场繁荣发展实施办法》(下称《实施办法》)。
广州艺术博物院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南方日报记者 仇敏业 摄第28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现场。 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12月9日,邓紫棋的世界巡回演唱会广州站落幕,凭借超群的人气和实力,邓紫棋演唱会当天现场座无虚席,很多歌迷不远千里奔赴而来为偶像捧场。
广州芭蕾舞剧院《旗帜》演出现场。孙毅 摄广州大剧院。受访者供图沉浸式喜歌剧《丽塔》在广州大剧院演出,受到观众喜爱与追捧。受访者供图广州杂技艺术剧院《化·蝶》演出现场。孙毅 摄广州大剧院是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点。受访者供图广州原创杂技舞剧《化·蝶》签售会现场。
未来景区、数字文博、元宇宙观影……如今,在数字技术驱动下,文旅融合已进入沉浸式体验阶段。以数字技术赋能文旅新业态,也成为各地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举措。广州拥有丰富多元、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传统文旅产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广州城内好戏不断,精彩的演出活动,丰富的艺术表演活动等不断助力广州打造“国际演艺中心”。在演唱会市场方面,广州大中型演出数量全国第一,来穗举办演唱会的演出艺人数量全国第一,演艺市场繁荣带动了文旅消费的畅旺。在广州,一批国际水准的演艺中心让高频演艺活动的“落地”成为可能。
二季度伊始,广州演艺市场延续2023年的强劲复苏势头,演艺场所预订量节节上升。“广州演艺市场行情一直都是行业风向标。”一名业内人士介绍。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计,2023年广州大中型演出数量全国第一,来穗举办演唱会的演出艺人数量全国第一。
“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广州提出打造“一城二都三中心”六张城市名片的目标,把“广式”的生产、生活和生态融入旅游,让城市有故事、让游客有惊喜,实现城景共融、城乡共建、主客共享。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数字音乐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阳在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最具文化创新活动的地区之一,拥有辉煌的流行音乐历史,也聚集了丰厚的音乐产业基础,期待能够为中国数字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12月12日,2023广州演艺交易会在广州大剧院开幕,有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以及100多家国家中直院团、各省市国有文艺院团、演艺集团、演艺公司的近千部剧目参加交易会。此次演交会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主办,中演演出院线、广州大剧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