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二十年来,国企一直处于改革改制过程中,很多单位改革改制后人员编制减少了,甚至有些单位在改革时,直接给予关闭了,有些在改革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而倒闭了,因此造成大量的人员分流或者下岗,那最后这些人是怎么安置的?
改制企业面对问题及应履行的义务目前,国企进行改制中存在方案不完善、资产评估和产权转让不合规等问题,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制后如何被安置问题成为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如果职工安置处理不当,必将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损坏企业形象,影响社会安定。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将承担生产经营类职能的事业单位改企撤销,原来使用的自收自支编制,也回收注销。分流,是指该类事业单位中的领导班子,副科级以上,准确来讲是管理八级以上人员,由组织部门重新任命,也可以组织关系挂靠在主管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继续在企业任职,但不能兼职取酬;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对职工的安置都有哪些方式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职工安置方式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从事生产经营类的事业单位需在2020年底完成转企改制,转制单位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转为企业的办理企业登
本报实习记者 刘成昆北京报道股份改制,给沱牌舍得(600702.SH)加速发展带来希望,但却传出职工因为对天洋集团接手沱牌后拟定的职工安置方案(草案)不满而停工的消息。沱牌舍得发布2015年业绩预告显示,经初步核算,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115,613.
来源:湖南日报2016-02-05湖南日报2月4日讯(记者 戴勤 蒋剑平)“我们企业改制后,引进了步步高商贸城,即将建成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商业中心。”春节前夕,在邵阳市原湖南建筑装修机具总厂,记者看到,部分老旧厂房已拆除整成平地。
这个问题放到很多年前自有讨论的价值,今时今日,有些炒冷饭的嫌疑了。但国有企业改制和伴随着的劳动关系处理确实是某个历史阶段的缩影,在项目中偶尔跨越了这个阶段也需要去认识去理解。当然可能现实骨感,虽然法律明确规定,最终的处理也只是大笔一挥,政府一纸文书。
发生在2008年的吉林通钢事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块伤疤。2008年7月24日早上8时35分,吉林通化钢铁厂在办公楼内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民营的建龙钢铁公司与国有通化钢铁重组及干部任命,并宣布通化钢铁总经理由民营股东代表陈国君担任。
一、国企改制与下岗潮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许多企业不得不进行重组或私有化。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职工面临着下岗的命运。国企改制牺牲了一部分职工的利益,采用低标准内退和买断工龄等方式来处理人员安置问题。
严启明律师,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级经济师,盈科全国国有资产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新华社主办中国金融信息网国企改革专栏作者,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和中国行为法学会培训中心国企改制及股权激励课程特聘讲师。
原职工安置问题,济钢涉及人员51015人,其中离休人员206人,退休人员21249人,在职职工27125人,劳务工1257人,职工遗属1178人,分流安置总费用约需117.2亿元,以六种方式安置:1、社会职能移交,涉及人员839人;
采取产权转让、增资扩股、兼并重组、破产重整等方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涉及改制为非国有控股企业的,改制企业被兼并重组的或破产重整的,在制定改制方案时应当明确职工安置工作,需要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对分流员工进行安置补偿。
作者: 菁城子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大庆油田欲砸铁饭碗,很多职工表示不满。我看到一个很熟悉的词“子弟”——国企很多就业机会是世袭的,油田职工的子女是油田子弟,铁路职工的子女就是铁路子弟。说这个词熟悉,是因为我也曾在国企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