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地处甘肃东南部的天水,因一碗麻辣烫火爆全网,而距离天水市50余公里的甘谷县,不仅盛产麻辣烫的重要原料辣椒,还拥有一种特殊手工艺品——麻鞋。天水甘谷,有5000多年麻的栽培历史。传说生于天水地区的伏羲因受网罟启发而结草为鞋。史料记载,天水麻鞋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东汉以前。
在快手上,每3秒钟就有一条有关非遗的视频产生,累计播放量超2245亿次。抖音平台2022年非遗项目直播场次比2021年增长642%。……数字化浪潮中,短视频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催化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凌晨三点,山西吕梁的山村里,26岁的张明还盯着那台二手电脑。屏幕上是奶奶生前剪的窗花——一只红鲤鱼,他导入AI软件,点了“生成”。第二天,这段“鲤鱼跃龙门”的动态剪纸视频冲上抖音热搜,播放量破亿。村里人惊呆了:“这玩意儿咋还能动?老祖宗的手艺成精了?
潘云峰每天都会上山工作。他是一位竹编手艺人,今年51岁,住在浙江杭州临安区。早上七点,他独自出门,骑半个小时的摩托车,到达20公里外的山村老屋。这是他的“工作室”,坐南朝北,前院晒不到太阳。霜降一过,南方的气温降下来,天气晴朗时,山上也只有5摄氏度左右。
临近春节,湖南湘西土家山寨里年味渐浓,挂着金黄穗儿的大红灯笼在房檐下轻轻摆动。在一声声闷钝而响亮的捶打声中,石槽中的熟糯米逐渐变成了韧性十足的糍粑面团,经过搓坨、压扁,一个个光滑诱人的糍粑被铺上大簸箕,逐渐填满了整个画面。
这是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不需要任何测量工具,它就是制作竹编的尺度。几米长的整棵竹子,用柴刀一剖两开,双手掰成四条,镰刀再剖成八条……观众的眼睛还没来得及跟上,碗口粗的竹子就变成上百条坚韧竹丝,长短粗细不差分毫。师傅抓住一端轻甩,竹丝便整整齐齐地来回摆动,像是被风吹拂的海浪。
时隔三年,李子柒以“传统文化创作者”的身份回归了。11月12日下午16点30分,她发布了一条用“雕漆隐花”的非遗技艺翻新旧衣柜的视频。在这条长达14分钟的视频里,李子柒记录了自己从立夏到大寒,耗时六个月,自制大漆,把旧衣柜翻新为漆器,送给奶奶的过程。
临近春节,湖南湘西土家山寨里年味渐浓,挂着金黄穗儿的大红灯笼在房檐下轻轻摆动。在一声声闷钝而响亮的捶打声中,石槽中的熟糯米逐渐变成了韧性十足的糍粑面团,经过搓坨、压扁,一个个光滑诱人的糍粑被铺上大簸箕,逐渐填满了整个画面。
【来源:劳动报】昨天#小伙把梳子做成柿子形状卖了5万把#话题冲上热搜新中式按摩梳在年轻人之间迅速走红也让95后工匠“火”了一把↓↓一份家业传三代95后小伙拯救非遗产业95后小伙徐展鹏出生在安徽泾县榔桥镇,这里被誉为“中国木梳之乡”,廊桥木梳制作技艺更是省级非遗传统。
#中国竹编手艺走红TikTok#这是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不需要任何测量工具,它就是制作竹编的尺度。几米长的整棵竹子,用柴刀一剖两开,双手掰成四条,镰刀再剖成八条……观众的眼睛还没来得及跟上,碗口粗的竹子就变成上百条坚韧竹丝,长短粗细不差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