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 章圆圆 郁蓓蓓 张纯瑜今天凌晨2点38分,镇海“蛟川走书”、浙江省级非遗传承人张亚琴因病逝世,享年94岁。张亚琴2岁学唱小曲,17岁学唱镇海“蛟川走书”,19岁时便能在高塘庙会唱书了。
宁波走书,是老年观众最喜欢的传统曲艺之一。昨天中午12点,300多位来自鄞州和宁波市区的老年观众,相聚到鄞州区后庙路的文物保护点——费君庙,听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沈健丽、钱志华夫妻,表演长篇走书《平阳传》。沈健丽的道具很简单,一块醒木、一方手帕和一柄折扇。
(吴冠夏 摄)中国宁波网2月20日讯(记者 吴冠夏 通讯员 沈颖) 蛟川走书、变脸、象山鱼拓、灰雕……今天上午,“东亚文化之都”2016中国·宁波活动年——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创意工艺展览会在镇海招宝山开幕,为市民呈现一场非遗文化盛宴。
故事概况《大明八巧珠》——书说天启皇身边有个太监,封号九千岁,名字魏忠贤。他野心勃勃,一心想谋皇篡位,害掉不少忠良。在朝大臣有的不想做官告老还乡,有的被活活气死。河北沧州红海郡任开山老爷,威坐三关被奸臣活活气死,任老夫人带了两个儿子一个媳妇回了老家。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传统佳节,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沐兰汤?……除了这些,小镇镇要告诉你今天在澥浦举行了镇海台湾两地“民间艺术”交流活动!海峡两岸民间大师技艺大比拼,浓浓的传统气息,交关赞!在澥浦哪里呀?就是那个郑氏十七房·开元啦!宁波郑氏十七房•开元坐落于镇海澥浦。
为了丰富节日期间群众的文化生活,宁波各地政府、文化部门和非遗保护中心在新春期间策划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传统节日成为展示丰富非遗资源的大观园。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的同时,也让非遗走进生活、走近百姓,让市民在节日中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
图为游客围观老渔民打绳结。沈磊摄夜幕降临之际,一溜大红灯笼映红了夜空。几十张八仙桌一字排开,夏日凉风里飘来地道海鲜味;青石板、老楼房,传统艺人们穿梭在弄堂间……昨晚7时,美丽非遗赶大集——“夜东沙”海岛非遗展示暨第六届东沙弄堂节拉开帷幕。岱山东沙古镇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2005年在民乐剧场参加地方曲艺大会串表演的宁波老艺人(照片选自《宁波传统曲艺作品精选》) 2015年10月1日重新开放的民乐剧(书)场(周燕波摄)浙江在线02月26日讯台上,一张条桌,一把太师椅,老艺人身穿蓝布长衫,或手持折扇,或怀抱琵琶,醒木一拍,王朝兴衰、公案传奇、王侯将相
图为演出场景。“辛勤打工到年关,年年讨薪年年难。包工头儿现失联,急煞领班王大力……”鄞州区文化馆选送的节目宁波走书《王大力讨薪记》昨日在逸夫剧院上演,由此拉开了宁波市第五届戏剧小品、小戏、曲艺会演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