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正月十三到了,离正月十五元宵节还算远吗?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灯节或者小正节,古人把每年的正月叫做“元月”,把夜晚称之为“宵”,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把正月十五叫做“元宵节”,是中国包括汉文化圈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元宵节里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赏花灯”。
都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按照传统,现在已经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年关岁末”,喝完腊八粥,除夕和春节眨眼就到,所以腊月在一年当中非常重要,既要对一年来的努力做一个总结,也要好好准备一番,过年的时候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每个人翘首以盼的团圆的日子1月22日我们将迎来2023年春节关于传统春节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呢?农历一月为什么叫正月?哪里的“福”字可以倒着贴?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正月初一,在清明时期也称为“元旦”,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指太阳出地平线之时,即一日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开始,新年的第一天,辛亥革命之后,历法改为国际通用的西历,于是,公历的1月1日就成为了元旦,而传统的元旦则变成了春节。
正月是一年之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但在中国古代,正月并非天然是一月。据胡三省注释《资治通鉴》时言,“古有三正:子为天正,周用之,以十一月为岁首;丑为地正,殷用之,以十二月为岁首;寅为人正,夏用之,以十三月为岁首;秦……以十月为岁首”。
众所周知,无论是论“公历”,还是论“农历”,每一年,总归都是分为十二个月。论“公历”的话,自不必多说,不过,如果要是论“农历”,那么,一年十二个月中的每一个月,它们的名称,就有得说了;比如,为何农历的一月叫做“正月”,而十二月,则又叫做“腊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