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时,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就在考场上挥毫写就了一篇眼界相当高远的文章《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要策》,其中对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的教育事业发展多有称赞,同时也提及学习日本需谨慎。
1938年5月,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抗日文章《论持久战》,在这篇文章里,毛主席深刻的阐述了中日两国的势力对比,不仅明确告诉日本侵略者,想要灭亡中国那是痴心妄想,并且告诉全世界,我们将会采取何种措施同日本侵略者抗争。
《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选取革命斗争时期、共和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关键性历史瞬间,重现每一个经典瞬间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气、智慧以及背后的历史抉择。
抗日战争时期,“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观点盛行,严重干扰了人们对抗战形势的正确认识,人们对抗日战争的前途、策略和方式等问题存在诸多困惑,急需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和引导。- 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艰苦的破窑洞中,仅用九天时间便写成《论持久战》。
1938年5月,毛主席一头扎进窑洞里埋头写作,这一写就是整整七天。在这个七天里,毛主席没有出门,也没有睡觉,除了每日两顿稀饭和咸菜外,唯一能缓解疲劳的就是劣质的纸烟,七天七夜不睡觉,就是铁人也扛不住啊,最终,毛主席写出了旷日巨作——《论持久战》。
伟人的《论持久战》是在南京陷落、中国大部分地区和主要城市被日寇占领、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败退、全国弥漫着亡国的情绪下发表的,其目的是用事实和基于事实的理论,鼓舞全国上下的抗战士气,增强全国军民的对抗战胜利的信心。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泽东这是毛泽东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问题的提起(一)伟大抗日战争的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