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界遗产中的“活”文化 北京中轴线在保护传承中焕发新生机央视网消息:在北京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中,有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今年7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中轴线申遗是件大事”,要“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
2024年7月27日,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纵贯老城南北,由钟鼓楼、故宫、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坛等15处遗产构成要素组成,是积淀厚重的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罗鑫)金秋,走进北京先农坛内的耤田,一串串金灿灿的谷穗压弯了腰,一派丰收的景象。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先农坛是中国源远流长农耕文明的见证。明清时期,两朝帝王在这里祭祀先农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行亲耕礼、以率天下。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5月26日电 (池梦蕊)5月25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审议了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2022年5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新京报讯(记者展圣洁)1月14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开幕,北京市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制定实施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加强中轴线文化阐释与国际传播,创建中轴线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8月8日,在北京中轴线遗产构成要素之一的先农坛内,《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关键词》正式对外发布。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关键词》是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关键词》之后,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写,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组织翻译和出版,并纳入“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
可以说,从2012年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在保障机制、价值阐释、保护管理、环境整治、公众参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2年的申遗保护之路将气势恢宏、舒展壮美的北京中轴线整体呈现在世人面前,历久弥新。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7日,北京中轴线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北京老城的脊梁,7.8公里的中轴线代表了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并依然统领着今天北京城市的空间格局。北京中轴线北端,700多年的万宁桥上人来车往,至今保留着从元代始建起就承担的交通功能。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北京景山公园内,一株古槐树吸引了匈牙利游客彼得·图利的目光。这株古槐树高耸挺拔,枝叶舒展昂扬,与身后灰瓦红墙的古建筑相映成趣。据专家推测,这株古树的树龄已逾千岁。“我看了这株古槐树的文字介绍,它最早可以追溯至中国唐代。太神奇了!”彼得·图利不禁拿出手机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