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又称味素,是由粮食发酵而成的一种调味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从它诞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1908年的一个中午,教授正在品尝妻子端上的一碗海带黄瓜汤,感觉味道异常鲜美,于是对海带进行了研究,从而发现了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国庆假期前,某知名调味品企业引发了巨大争议,起因是其生产的酱油疑似存在“双标”嫌疑:有网友爆料称国内售卖的该品牌酱油含食品添加剂,而国外售卖的酱油零添加,只有水、大豆、小麦、食盐等,认为其产品生产是“双标”。
网上盛传:味精有害健康,鸡精更天然。味精真的有害吗?鸡精真的更健康吗?咱来聊聊味精的故事。1907年,日本东京帝大化学家池田菊苗,从38公斤海带里提炼出38克鲜味物质(含量1‰),经研究后确认为谷氨酸钠。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昆明市民林女士说,她从上世纪90年代接触到味精,当时家人对味精就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加了味精的菜很鲜,让人很难拒绝;另一种观点则是味精属化学添加剂,担心食用后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选择不食用。很长一段时间,民间都有吃味精不健康的传言。
许多中老年人深受其害,今天我们就来辟谣一下,流传已久的谣言之一,就是味精是化学合成产品的谣言。我们应该在很多地方听到过,关于“味精是化学合成的”,“不能多吃”,“多吃对身体有害”等等之类的谣言,许多明辨能力不是很强的中老年人纷纷中招,成为了谣言有力的传播者,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近日,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等单位发布“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对几个有关食品安全的流言进行辟谣。馒头冷冻3天就不能吃了、常温牛奶保质期长是因为添加了防腐剂、反季节果蔬添加了过量农药?这些都是真的吗?我们一起揭开真相、粉碎谣言。
近日,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等单位发布“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对几个有关食品安全的流言进行辟谣。馒头冷冻3天就不能吃了、常温牛奶保质期长是因为添加了防腐剂、反季节果蔬添加了过量农药?这些都是真的吗?
“味精或者鸡精吃多了,真的会致癌吗?”这是小九在后台看到粉丝发来的一则私信。原来,这位粉丝平时自己在家做菜,都喜欢加点味精或鸡精来提鲜。结果前几天她妈妈来找她,发现她厨房里的味精跟鸡精,不但全都给她扔掉了,还把她给骂了一顿,“味精就是害人精,吃了会致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