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 平安聚焦□ 本报记者 张昊今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这是最高法积极探索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司法赋能,推动人工智能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成果。
10月27日,海洽会推介活动——海创人才齐鲁行活动在山东济南举办。在人才引领发展成果展现场,能解答法律问题的数字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北大元法智能系统,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国家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法律垂直领域AI大模型。
◎本报记者 张佳星数据显示,2023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包括临床试验申请、上市申请等在内的药品申请事项近2万项。如何提高药品审评审批效率,优化工作流程?促进人工智能(AI)与药品监管深度融合是重要方向。
12月25日,门头沟法院正式上线“数智枫景”法治地图云平台。该平台自11月试运行以来,已提供近百次法律咨询服务,并为重点企业提供智能化风险防控建议。这是门头沟法院依托辖区人工智能产业优势,拓展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场景,以科技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又一创新成果。
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发布“法信法律基座大模型”,这是国家级法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也是法律行业的基座大模型。未来法院将实现更高水平的数字化、智能化,审判活动将进一步优化,案件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