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中频频提到了第9兵团,不熟悉军史的人,很难搞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在长津湖战役中,宋时轮亲率第9兵团独撑东线危局,以一己之力与美军王牌陆战一师、第7师鏖战近一个月,将其赶下了海,扭转了朝鲜战场的战局,电影《长津湖》反映的就是这段悲壮的历史。一个兵团又有多少人?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长津湖之战的进展,引起毛泽东、彭德怀的关注。1950年11月28日15时,彭德怀、邓华致电宋时轮、陶勇,询问下一步歼敌部署。此时,彭德怀看到东线战场有全歼第1陆战师的可能。
根据军史最寒冷的冬天3之血战长津湖记载,参加长津湖战役的第9兵团除了少量山野炮,还装备有160门平射炮,1321门迫击炮,3挺高射机枪,580挺重机枪,3056挺轻机枪,12282支冲锋枪和32102支步枪,总共只有,1481门轻型火炮和48023把步机枪。而第9兵团是四四编制,编制的人员多有15万人,为什么却只有不到5万把枪呢?
作为朝鲜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长津湖战役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人类意志与自然环境的抗争。在这场战役中,东方大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在极其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战斗力,成功地击退了美军的进攻,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来自《血战长津湖》的数据:第九兵团的主要装备为少量野战炮和160门平射炮,1321门迫击炮,580挺重机枪3056挺轻机枪,步枪和冲锋枪合计不到5万支。这就来了问题,第九兵团是经过加强的,虽然只有三个军,但每个军都有四个师,兵员高达15万人。
前言:1950年12月,朝鲜正遭遇罕见的寒冬,在东部的长津湖地区,志愿军第9兵团和美军第10军爆发了一场鏖战,由于气候寒冷及缺乏给养,志愿军第9兵团伤亡惨重,而美军第10军几乎完好无损,双方都认为自己是胜利者,那么到底谁才是胜利者呢?
随着国庆期间影片《长津湖》的放映,抗美援朝志愿军部队和装备也成为热门话题。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麦克阿瑟为什么会把美军精锐陆战1师派往“死地”长津湖?中美之间的两支王牌部队,又是怎样在零下40度的严寒天气中进行殊死搏杀的?第9兵团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打击,为什么会有4万多人的伤亡?第9兵团又是靠什么击溃了陆战1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