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激进的变革者坐在大会的左侧,他们倡导彻底的革命,试图打破旧有的封建统治,这些人被后世称作“左派”,他们热衷于追求团结、平等,甚至希望推翻所有的不公,而右侧则是那些维护传统、保守现状的人,他们主张渐进的改革,妥协和稳定,因此,“右派”这一概念应运而生,由于这场革命造成的深远影响,左右派的标签不再局限于法国,逐渐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历史的长河中,这两个词语渐渐超越了原有的意义,成为各国政治立场的象征。
1924年1月期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做了新的解释,国民党进行改组,与共产党通力合作,这也是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合作期间允许共产党人以个人名意加入国民党,不用退出原有共产党组织,拥有双重党籍。
小的时候,还没上学的时候,看过一场电影《北斗》,里面主角为申长源和谢桂兰,他们参加了刘志丹的红军,剧情中谢桂兰却被当作“敌人”拘押入狱了,关键是连陕北红军当时的最高领导也被抓了起来,小的时候很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一曲。
《毛泽东选集》:过去我们讲过,事物在空间、时间中运动。这里主要讲时间,人们对事物的运动观察得不合实际状况,时间还没有到,他看过头了,就叫“左”倾,不及,就叫右倾。总而言之,事物在时间中运动,到那个时候该办了,就要办,你不准办,就叫右倾;还没有到时候,你要勉强办,就叫左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