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发生在约2.01亿年前的三叠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之一。这一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影响证据较为充分,但由于化石记录稀缺,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仍不清晰。
距今约2.01564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曾发生地质历史上“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导致大量陆地和海洋生物灭绝。但恐龙却避过了这一灾难,并于三叠纪末生物灭绝事件后迅速占据生态主位,称霸侏罗纪和白垩纪世界。造成三叠纪末陆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三叠纪末,大量陆地和海洋生物消失于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却躲过了这次灾难。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沙金庚和房亚男博士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Paul Olsen教授等人合作的研究发现,中央大西洋超级火成岩省喷发造成的火山冬天是导致三叠纪末陆地生物大灭绝的主要原因,而恐龙早已适应极地寒冷气候,并拥有保暖功能的羽毛,最终得以躲过三叠纪末火山冬天并占据侏罗纪生态主位。
而本篇要讲的三叠纪是中生代的开端,时间不算长的纪元,却经历了包括多次生物灭绝、众多大火成岩省爆发、全球快速降温升温事件、超大陆形成等大规模事件,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都以史诗级的大灭绝事件为标志,这些都使得这一时代变得复杂且传奇。
目前我们已知太阳诞生于50亿年前,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最早的生命诞生于38亿年前,然而生命并非是一直畅通无阻繁殖演化至今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28次物种灭绝事件,其中最常被人提及的有以下5个灭绝事件:奥陶纪末期——4.45亿年前「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85%的物种灭绝了,原因是:板块飘移和气候变化;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宋海军团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揭示了这场灾难如何塑造海洋生物形态演变。相关成果6月11日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
中新网武汉6月12日电 (王俊芳)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2日消息,该校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宋海军带领团队,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揭示史上最大灭绝事件中海洋生物形态的演变过程,为理解大灭绝如何重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提供了新见解。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生态与进化》。
科技日报记者 吴纯新 通讯员 王俊芳 6月13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地球科学学院宋海军教授团队利用深度学习模型与几何形态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海洋生物门类的化石图像进行分析,揭示出大灭绝期间形态多样性的动态变化。相关成果日前在《自然·生态与进化》上发表。
论文:Paul Olsen, Jingeng Sha, Yanan Fang, Clara Chang, Jessica H. Whiteside, Sean Kinney, Hans-Dieter Sues, Dennis Kent, Morgan Schaller, Vivi Vajda, 2022. Arctic ice and the ecological rise of the dinosaurs. Science Advances.
在漫长的地历史时期,不仅经历了无数生物个体的生与死,也经历了许多物种由诞生到灭绝的过程。其中,三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为恐龙时代的到来铺设了舞台,也深刻塑造了现代地球生态系统格局。长期以来,这一灾难的成因一直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