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执笔 曾杨希 黄云灵秦岭站 图片来自新华社世界尽头南极,又添了一个新地标。2月7日,位于西南极罗斯海恩克斯堡岛的中国秦岭站开站。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也是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今年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上月考察归来,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对这次考察成果进行后续研究。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科考开始,一批批考察队员远赴极地,考察站陆续落成,那么,年复一年的极地科考究竟在做什么?这次建设的南极秦岭站,与之前建成的站点有何不同?
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中国秦岭站的建立对于后续中国南极科考具有怎样的意义?又会给全球科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大力开展科研活动,非常考验科研人员的意志力与行动力。尤其南极这个极寒之地,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与气候,只会给科研人员造成不可逆转的压力与阻力。但在全球极地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科研人员纷纷前往南极建立“实验室”,主攻气象学、地质学和海洋学。
南极科考新征程:秦岭站首迎越冬挑战在遥远的南极大陆,一场意义非凡的科考行动正在展开。中国第 41 次南极考察队已奔赴南极,此次他们将迎来中国南极秦岭站的首次越冬任务。这不仅是对科考队员体能和意志的考验,更是中国南极科考事业迈向新高度的重要里程碑。
原标题:为什么罗煌勋去了13次还想再去?为什么胡晴加班到半夜两三点还叫不回来?为什么他们离开时那么依依不舍?(引题)南极的魔力(主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蒋菡7月28日,国家博物馆一层大厅熙熙攘攘,“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正在展出。一组科学考察站模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从近海到深远海,再到极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从1984年中国第一支考察队走进南极起,我国已40次赴南极完成考察任务。面对南极严酷的自然环境,南极科考队把工作分为三个步骤:去得了、立得住、展得开。而建设考察站就是在南极立得住的重要基础。
龙年春节前夕,中国南极秦岭站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习近平总书记致信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极地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的新春祝福。“中国南极秦岭站的建成,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说。信短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