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涉及的是器物的共名问题,用途不同,却共享一个名字,这现象在古代不多,却也不是一例没有。王隐《晋书》曰:“魏时,张掖石瑞有二玦。礼能使决疑者珮玦,故遗其臣亦授之以玦。晋授命有二玦,其一当魏历数既终,当禅大晋,故与之玦。凡授命将即天子之位,皆众人之所疑,以武皇帝能断决,应天顺民
(赤峰市红山文化研究会,内蒙古 赤峰 024000)摘 要:红山文化玉玦在制作过程中的工艺是朴拙的,制作出来的玉玦方圆规整,边缘平滑。而这恰恰凸出了其在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特点,红山人除了有可能使用硬木、骨器等工具,最关键的是这些工具是借助于解玉砂一起来完成的。
玉玦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典型玉器, 环形、有一缺口。 它分布广阔, 并具有明显地域特征。 其用途寓意和形制在不同时代、 不同区域有不同的面貌,因此可以说, 玉玦是玉最早与文化结缘的象征物。玉玦的用途玉玦用途, 古今说法甚多, 归纳起来主要有:1.
璧形带冠玉玦(jué)古代有四种常见的扁平环状玉器,曰:“璧、瑗、环、玦”,均为圆形,中间有孔,其中“玦”比较特别,在外环上有缺口,所以容易辨识。另外三种,就比较容易混淆。关于这三种环状玉器的区别,辞书之祖《尔雅·释器》中有一句话:“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