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9模型歼-9战斗机,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研发的一款高空高速歼击机。但是由于性能指标要求过高,最终在1980年下马,连原型机也没有制造出来。有关歼-9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架空,是军事爱好者们热衷于探讨的一个话题,在国外也有着一些探讨。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制空权成为决定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我国自我国从仿制米格-17的歼5开始,逐渐装备了歼-5,歼6,歼-7,歼8等战机,引入苏-27之后我国战机开启了现代化的征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歼11,歼15,歼16等战机,初此之外我国还自行研发出歼10,歼20等先进战机,有收获就有遗憾,下马项目中最可惜的便是曾开创鸭式布局先河,曾被寄予厚望的歼9战机。
最近中国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为了纪念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9周年,同时也祝贺成都所建立50周年,研究所发布了一篇名为《五件档案实物,带你穿越成都所五十年 》的文章,其中有一个模型,一个题词,两个奖章,1个胸牌,这5件档案物品中模型是歼-9战斗机,题词是1983年6月14日,时任军委副
在上世纪60年代中苏反目前夕,我国意外获得了12架米格21,它们以歼7的身份加入我国空军,我国也根据拿到的米格21的资料开始仿制,但是这批歼7表现出的性能并不优秀,存在航程短,高空高速性能差,缺少雷达的缺点,直接让我国空军有替代歼7的想法。
歼 12 空重仅 3.1 吨,机长 10.66 米,翼展 7.2 米,搭配一台涡喷 - 6 发动机,机动性表现突出,在 5000 米高度上从 M0.9 水平加速到 M1.2 只需 65 秒,最小转弯半径仅 1140 米,爬升率达 180 米 / 秒,可携带一门 30 毫米航炮、一门 23 毫米机炮及 4 枚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战机发展的一系列故事,例如歼11、歼15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我国战机发展历史中,那些曾经进入了项目研发阶段。最终在内部竞争中,被下马的项目,例如赫赫有名的歼14项目,代号雪鸮。
前言:2016年,美国国防情报局下属的导弹和航天情报中心在“空间与导弹防御研讨会”上发布了对国外武器装备的评估报告,报告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中国正在积极研究具备全频谱隐身和自适应循环发动机六代机,这让美国大为震惊,歼-20的战斗机成功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只用了12年的时间就从四代进步到五代,这么快就进展到六代机,这些战斗机技术哪来的?
51975 年 2 月 ,空军要求继续研制歼9 飞机,并拨给研制费 4 亿元,同时对歼 9 设计方案再次进行调整,计划装一台 910 涡扇发动机,最大马赫数提升到 2.5-2.6,最大爬升率提升到 220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