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上个世纪10~30年代的“掌上炮”,也就是用来防身的袖珍手枪,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由勃朗宁设计的FN M1906和柯尔特M1908这两个型号,一个是比利时造,另一个则是美国造,但它们两个本质上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虽然柯尔特Navy& Army转轮手枪作为美国军队装备的第一种侧摆装填单双动转轮手枪要比之前的单动转轮手枪先进,但.38 Long Colt手枪弹威力太小,停止作用很差,在美菲战争中恶评如潮,为此美军不得不重新装备.45 Colt口径的转轮手枪,即柯尔特New Service,美
可以看出,柯尔特公司一开始,是用买进的勃朗宁技术,搞出来.38口径长身管柯尔特M1900,后来又弄出了改进版的长身管M1902,然后将1902手枪缩短,研发出.38口径有击锤的柯尔特M1903,该枪虽然在民用市场上卖了一部分,但总体销量并不能让柯尔特公司满意。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勃朗宁手枪”或者“勃朗宁机枪”等,但其实“勃朗宁”并不是枪械的名字,而是一个设计师的名字,全名为约翰·摩西·勃朗宁,他出生于1855年1月23日,从小就在父亲的枪械铺中长大,幼年时期就对枪械十分着迷,成年后便成为一名杰出的枪械设计师。
注:1939年10月至1941年3月,关东军第二独立守备队司令官野副昌德少将统一指挥由日伪军警共同组成之野副讨伐队,在所谓东南部地区,即伪通化、吉林、间岛省境内,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血腥围剿。
说到上个世纪10~30年代的“掌上炮”,也就是用来防身的袖珍手枪,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由勃朗宁设计的FN M1906和柯尔特M1908这两个型号,一个是比利时造,另一个则是美国造,但它们两个本质上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枪声如雷鸣般震耳欲聋,战士们的身影在火光中穿梭,每一声枪响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逝去,也可能意味着胜利的曙光,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拥有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对于任何一个试图守土卫国或者雄霸一方的势力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今天,就让我们将历史的时钟拨回到20世纪初,去探寻一支神秘部队——“三枪卫队”的传奇故事,去感受他们手中那些冰冷的钢铁利器,是如何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书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核心内容提要本文上篇从大连警用手枪登记的俗称入手,呈现了大连警察用枪的历史,本篇则聚焦老枪的编号,从这些非同寻常的编号入手,走进大连的警用手枪历史——枪支一般都带有编号,枪的编号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序列号,即在确定起始号以后依次排列的流水号。
二战期间诞生了好多著名的武器,并且现代化的装备,有不少都继承了当初的技术,那么在枪械类,也有好多出名的型号,尤其是当时被德军号称为“风暴突击步枪”的STG44型,它的设计和技术上就十分前卫,而且“突击步枪”这一理念,一直沿用到至今。
对这些枪,毛瑟公司从一开始就没有正式的官方命名,国外研究人员为便于区分,按照以枪支研发成功年代命名的惯例,并在名称中加上枪的口径,于是出现了M19106.35mm、M1914 6.35mm、M1914 7.65mm、M1934 6.35mm、M1934 7.65mm等5种不同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