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时期,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在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陷入危局。国民党依托长江以南半壁山河重整军力,据守江南,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以百万大军发起渡江战役,夺取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
来源:【紫金山新闻】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74年前的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长江天险,解放了南京。时至今日,曾经年轻的士兵已到耄耋之年,而今忆峥嵘岁月,当年壮志今犹在。
长江网讯(记者熊美琪)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今日(4月20日)起,长江网携手长江流域及全国重点新闻网媒联合推出“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系列新闻直播活动,重温75年前波澜壮阔的渡江战役,感悟渡江战役的时代价值。
本报讯(记者 余梦迪)“我们又寻到两份珍贵的文物,对渡江战役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日前,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在北京某古玩市场,将《十点钟前后》《把光明与胜利带到江南》的手稿、签发单、剪报等文物买下。昨天,记者听吴先斌讲述了这套新增文物的故事。
【老纪录片海报】《百万雄师下江南》——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实况摄影:吴本立、徐肖冰、郝玉生、吴梦滨高振宗、韩秉信、葛雷、李秉钟、韩克超唱鹤龄、薛鹏辉编曲:罗浪 指挥:王建中演奏:原华北军区政治部军乐队抗敌剧社导演: 钱筱璋类型: 纪录片 / 战争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一代伟人的长江足迹长江从青藏高原一跃而下,一路奔腾入海。 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历史,历届国家领导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其中,毛泽东一生走江跨河,与长江产生了深厚的情结。1893年,毛泽东在长江支流湘江流域出生。
来源:中国军号红色瑶岗:渡江战役“指挥中枢” 亘古至今,万里长江,浩浩汤汤,奔流不息,泽被南北两岸。有人说,大河文明,实际上是人跟水之间,以江河为纽带,逐渐进行的文化演化。长江文化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大江东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作品创作时代背景:- 1949 年 4 月 20 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但国民党方面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这意味着国民党方面仍然企图负隅顽抗,不愿接受和平解放的方式,想要继续维持其反动统治。
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之际,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推出《“最”忆是长江》系列报道,聚焦长江经济带所涉11省市在75年发展中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创造的具有“首次”“首创”特质的事件,或是在跨越发展中诞生的“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全方位展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宏阔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