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提的意见无所谓好坏,自己的命运也跟才华无关,全看听你意见的人,他的胸怀宽不宽,虚怀若谷,你就可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且有可能青史留名;否则,一旦逆了龙颜,后果可想而知,就问你怕不怕第二天脑袋不在脖子上?
“御史”这一称谓,最早应该出自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被后世称为“三公九卿”的施政体系,始设“御史大夫”。自此,“御史”几乎成了中国古代监察官员的代名词。虽然几乎都以“御史”为名,但是历朝历代,监察官员的行政级别和权柄大小,却不可同日而语。
发展演进及其历史价值。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萌芽于商周时期,在战国、秦汉时期产生、发展并成熟。在此后两千余年的发展演进中,我国的监察制度几经变革,逐渐形成了制度规范、体制完备、运行高效的监督体系,在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官员管理、减少贪腐问题、促进决策科学等方面曾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
构建监察制度,作为古代历朝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历代王朝都在监察制度建设上继承发展,以求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实现君权与臣权的相对平衡,尽可能的加强君主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