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的一则通知引起大家热议,就是从7月1日起,大额现金管理试点将在河北省、浙江省和深圳市三地启动,个人取款10万元需要登记,其实大额存取款登记制度在银行一直都有,已经执行很长时间了,只是这次将登记的起点降到了10万,说明国家对支付业务的管理更加严格了,那么本次登记制度实行有哪些亮点,咱们老百姓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文章共2079字,预计需要10分钟左右,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从前几年开始单日存款或单笔金额已经超过5万元的必须要登记,然后说明这笔钱是怎么来的,这笔钱的用途是什么?不少客户都表示辛辛苦苦赚的钱还要告诉别人吗?银行凭什么管这么多?
在我国3个地区,只要银行存取款达到10W,就会被“监视”!这一制度早在两年前 就已经开始进行试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2020年7月,河北省打响了大额 存取款登记试点制度的 第一枪,辖区内居民 存取款超10万元,银行会详细登记 资金的来源或用途。
根据中央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新消息,从今年的3月1日起,各大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都要对单笔存款超过5万元人民币及以上,或者外币等值大于等于1万美元的业务进行核查,包括但不限于登记此项业务的客户身份、并且利用大数据网络,对该笔资金的来源以及用途进行追踪等等。
之前央行发布的存取款规定,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设置,比如在深圳存取款的上限是20万,浙江比较富裕一点,存取款的上限是30万,另外在河北省也设置了存取款的上限是10万元,目前我们河南好像还没有,但是大额资金要说明资金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