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向建华深冬时节,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隆头社区柑橘产业园,2000余亩绿色的果园只剩下一个小山坡闪耀着粒粒金黄,丝丝果香依然随风可闻,十余人正在其中穿梭来往,忙着采摘、装箱剩下的脐橙。
文/图/视频/杨星怡 徐如风 姜开林 房贺军神奇的惹巴拉村寨、靓丽的捞车河、古老的凉亭桥、原汁原味的土家文化、满目葱茏的自然生态,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土家织锦......这里是位于龙山县南部的苗儿滩镇,洗里二级公路连接线穿境而过,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宜人。
来源:农民日报 走进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记者见到土家织锦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代娥时,她正坐在家门口旁,悠然从容地织锦。一架织布机、一双巧手,在阳光的映照下,挑纱、引线、打结,繁乱的丝线被一点点交织成斑斓绚丽的土家织锦。
中国网5月11日电 在惹巴拉,苗家寨子古韵悠悠,引得游客驻足欣赏;在里耶古镇,博物馆内人头攒动,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在乌龙山、太平山,山光水色诗如画,丰富多样的文旅活动给游客别样体验……“五一”假期,龙山周边旅游景区成为假期热门旅游“打卡”点,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各大景区
原标题:湘西龙山:推广分段式收割 助力油菜减损增收眼下,进入首批油菜收获的季节,湘西州龙山县15万多亩油菜茎秆粗壮、结籽饱满,达到成熟。今年,该县首次推广分段式收割,实现减损增收。在今年的油菜收获现场,各乡镇改装农机、推广分段式新技术,多举措减损促丰收。
团结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胡域苍茫的武陵山脉,千山万岭,峰峦叠嶂,山连着山,山套着山,山衔着山,山抱着山。龙山,被群山围困于此。深山有幸结远亲。长沙在湘之东,龙山在湘之西。一个是繁华的省会城市,一个是地处深山的边陲之县,虽山水相隔,却情同手足。两地相隔千里,何以结缘?
张颐佳 李孟河 湘西,一片神秘而迷人的土地,青山绿水间,藏着无数古老的传说,宛如一部待世人翻阅的传奇之书。 曾经她“藏在深闺”,美不自知。而如今高速成网、高铁过境、航空高飞,湘西正朝着“打造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旅游目的地”目标大踏步而去。
团结报全媒体记者 田晓兰 吴正凯 通讯员 李思源 彭思倩“召市的稻香米,双进的红薯粉,财政驻村来帮扶,产业兴旺是红薯……”5月17日,龙山县委党校报告厅内,县财政局驻召市镇双进社区第一书记李煜辉,“现场售卖红薯粉”的演讲首秀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9月3日,龙山县茨岩塘镇包谷村,农民在收割水稻。初秋时节,该县种植的水稻相继成熟,一片金黄,当地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及时收割,确保颗粒归仓。曾祥辉 摄(湖南图片库) 9月3日,龙山县苗儿滩镇黎明村,农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
进景区门以后的广场,木草小亭应该是旧时岗亭。(图源:红网论坛@花滩河边)三向风雨桥进入口。(图源:红网论坛@花滩河边)“惹巴拉”是土家族语,意思是“美好美丽的地方”,实际上是湘西州龙山县苗儿滩镇管辖和的一个土家族人集中居住的寨子——惹巴拉古寨。
——探秘龙山苗市腊肉制作过程向友菊(左)在悬挂腌制好的猪肉。制作腊肉,需要养殖1年以上的猪,经过约3个月时间的熏制,才能沉淀出真正好的品质。冬至时节,正是杀猪的时候。猪一叫,村子里的男女老少纷纷赶来凑热闹。孩子们尤其盼望过年,因为过年不仅有各种美食、新衣裳,还能拿到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