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先生生前曾自称自己是一个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农夫”而已。这位考古园地辛勤的“农夫”,一生勤于耕种,在考古学界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第一,考古学文化及其命名。
中新网上海12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12月15日在上海开幕,开幕式上,论坛对世界范围内德高望重、学术成就卓著的考古学家颁授的最高奖——“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第五届获奖者揭晓并颁奖,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先生获此殊荣。
中新社上海12月15日电 (记者 孙自法)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15日在上海开幕,开幕式上,论坛对世界范围内德高望重、学术成就卓著的考古学家颁授的最高奖——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第五届获奖者揭晓,中国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获此殊荣。
严文明先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4月14日,著名考古学家、“世界考古论坛”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严文明先生在京逝世。严文明先生与湖北考古有着不解之缘,曾担任石家河考古队队长,主持发掘天门石家河遗址,首次确认石家河古城的存在,并持续关注湖北考古事业发展。
3月上旬,著名考古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曾骐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87岁。得知消息后,曾与曾骐先生共事的师友,受其提掖过的学生和后辈纷纷撰文哀悼。海内外大量纪念文章在网上转发传播。“先西大后中大,情有独钟培育考古人才,桃李满天下;从关中到岭南,心无旁骛精研史前社会,口碑遍士林。
杜廼松 资料图记者从故宫博物院方面获悉,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青铜器研究与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杜廼松先生,因病于2023年6月22日5时3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9月26日,《仰观与俯察:孙机先生的治学之道》(以下简称《仰观与俯察》)新书发布活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孙机是我国著名文物专家、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名誉院长。活动现场。
从1927年开始,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考古学领域耕耘了近40年,他的四次西北考察,仅在新疆境内的总行程就超过38000公里,第一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一次将足印留在罗布泊土垠遗址、第一次发现干涸的塔里木南河…
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 题:黄文弼:第一位走进罗布泊的中国考古学家《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倪伟1930年,考古学家黄文弼结束西北科考,从新疆平安回到北平——他启程时还叫北京。他启程时,满口牙齿也还健全,如今已掉了几颗。“黄先生此行三年余,经历许多艰难辛苦,成功而归。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微信公号3月15日发布郑振香先生讣告。全文如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考古学家郑振香先生,因病于2024年3月1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郑振香先生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1950年毕业于河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安金槐(1921-2001),河南省登封市人,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4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1949年参加工作,1950年调到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工作。安金槐先生于1952年参加了由原文化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