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29日讯(通讯员 颜伶俐 宁典)5月28日,衡东县召开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整改暨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整改推进会。衡东县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问题整改暨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问题整改推进会。
各乡镇人民政府、全县广大农民朋友们:为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绝对安全。
来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本报特约记者叶倬玮 通讯员朱志林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稳定,是“国之大者”。7月4日,曲靖经开区召开耕地流出排查整改工作推进会,认真落实省、市耕地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对耕地保护特别是耕地流出排查整改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近年来,耕地保护工作一直都在持续开展中,涉及到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行为,都会被监测到并形成图斑下发到各地,要求基层工作人员去到实地核实情况,并要求整改,其中广西的桉树、海南的槟榔树、芒果树都在整改。
据总台央视报道,在湖北孝感安陆市、孝昌县,一些乡镇打着“农光互补”的旗号,在几千亩永久基本农田上建设成片的光伏电站,不仅妨碍当地农民种地产粮,造成收入减少,发电产生的噪音还影响村民生活,让当地百姓“既心酸又无奈”。
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题:“三位一体”保护耕地: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新华社记者刘诗平、于文静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没有耕地安全,就没有粮食安全。如何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日前公布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
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今天(23日)联合公布4起非法占用农用地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分别涉及违法占用耕地挖砂取土、修建房屋、挖塘养鱼、建设旅游项目,造成耕地种植条件严重毁坏。4起案件均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1个单位和7名自然人依法受到刑事处罚。
央视网《新闻+》记者就此事向当地核实情况,昭平县走马镇派出所、走马镇政府与佛丁村村民均表示,视频画面中农户不是种玉米,实为在粮田上种的茶叶。“我们民警是去维护现场秩序的,田地不能种除了粮食以外的东西,比如说经济作物茶叶等是不能种的,只能种玉米等这些粮食作物。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这是加强耕地用途引导和管控的有效手段,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