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提出未成年人模式建设的整体方案,鼓励和支持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和应用程序分发平台三方共同参与未成年人模式建设,将分散的功能集成化,将分段保护一体化
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这是游戏行业首个未成年人消费管理和退费规范针对广受关注的未成年人游戏退费问题,该标准表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过错方应当根据各自过错情况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
来源:安徽警方 7月2日 庐江警方接到 市民陶女士的焦急求助 称其孩子手机玩游戏偷偷充值数千元钱请求民警帮助经了解 陶女士的儿子今年11岁暑假在家以查看 老师布置的作业为由 拿到了妈妈的手机 并用妈妈的个人信息 注册了某款游戏账号 通过手机里的微信余额 多次进行游戏充值用于购买
首个游戏退费标准征求意见稿日前发布,厘清了未成年人高额充值网络游戏产生退费的担责比例问题“熊孩子”乱充值,平台该退多少怎么定?“孩子用家里老人的手机充值游戏花了1.5万余元,我们申请退费时得到的答复是只退7000元。”上海的陈女士日前告诉记者。
在2021年9月2日,四川省绵阳市,根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360》报道,未成年人巨额网络消费的事件屡见不鲜,但依旧还有个别孩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在近日,四川绵阳的市民林女士向记者反映,她16岁的女儿因为打游戏,3个月的时间在华为应用市场充值了9万5千元,那么孩子是如何绕开游戏实名认证的呢?
在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进行修改完善后,3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对于未成年人的大额直播打赏、游戏充值行为,广东合邦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锦阳告诉南都记者,司法实践会比较复杂,“司法实践中涉及的网络打赏、网络游戏纠纷,多数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也就是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在今日头条西安频道接用户反映:我家小孩今年不满十二周岁,一直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最近才发现孩子利用爷爷身份信息进行游戏充值时间长达一年之久,拼多多,和平精英,王者荣耀,光遇,香肠派对,迷你世界都有支付记录,和这几家游戏公司交涉问题中,通过孩子的QQ发现不法分子利用孩子没有辨别是非能力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心理诱导,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成长。
未成年人玩游戏“氪金”,哪些情况下应当退款?退款的比例如何划定?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一份团体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为实践中处理未成年人充值退款纠纷提供了具体操作指引。未成年人玩游戏的充值额度有明确政策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