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当时宣称有权向其他大陆传播文明和行为规范的是欧洲各国,而非欧洲大陆整体? ——约瑟夫·罗特,1937[1] 欧洲似乎是一个由旧式的国家和传统民众所构成的大陆,但它在很多方面又是崭新的。在震撼的政治变革中,欧洲大陆不断地构造和重塑着自身。
《地狱之行:1914—1949》导读 吕一民 习史之人对长期重点关注、研究的时段易产生“偏爱”之情,本人研习20世纪法国史多年,在高校开设的主要也是“20世纪世界史”之类的课程,难免对这段历史兴趣尤浓。
人们一方面为纳粹的暴行所震撼,另一方面也必须思考的是,为什么一个立志于成为欧洲的中心,并孕育了康德、巴赫、歌德与黑格尔的民族,最终在非理性和种族主义的驱使下,强迫无数无辜的受害者走进集中营和毒气室。《铁与血》,卡佳·霍耶 著,徐一彤 译,新思文化·中信出版社,2022年2月。
1938年秋,也就是9月29日,在德国召开了一个会议,这个会议就是国际历史上著名且备受争议的“慕尼黑会议”,大家都知道,20世纪30年代,欧洲局势已经非常紧张,在德国希特勒纳粹主义已经崛起,当时的德国人民认为希特勒可以带领德国人民走出一战后《凡尔赛和约》带来的阴霾,使德意志帝国走向强大,在此背景下希特勒提出“大德意志帝国”的口号,希特勒魔鬼本性开始被放大。
Martin Arnold、Sam Fleming和Claire Jones于2024年5月13日在Financial Times上发布的文章《欧洲经济还能再次与美国匹敌吗?》提供了多元视角,并以详细的数据作为支撑。
参考消息网6月11日报道西班牙《机密报》网站6月9日刊登题为《欧洲如何死于成功?》的文章,作者是卡洛斯·桑切斯。全文摘编如下:西班牙诗人何塞·耶罗曾说,他永远不会去一个罗马人没到过的国家度假。虽然是个玩笑,但他确实对罗马帝国文明遗产推崇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