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申里宁在我1972年12月入伍,于1973年1月到所在部队师农场报到后,开始了我军旅生涯中第一站的服役过程。我们当年军营是在自1969年7月,随着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目前的通辽市)整体划归吉林省的金宝屯镇。这里先向读者介绍一下,半个世纪前发生的,鲜为人知的大事情。
我曾在38军通信连任过副连长,那时主要担负军首长的通讯保证作用,有不少战士就在军部值班,如守机班,载波班,电传班,情报站,军收发室,司、政、后的通信员,保定革委会总机班都由我们连承担,通讯站就生活工作在军机关院里,设有食堂、炊事班。
今日头条撰稿人 / 张健导语:有人说,当兵的人,都有一种军旅情怀,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军人的心中。曾经,烈日下的汗水,寒风中的坚守,战友间的情谊,对祖国的忠诚,可以用十个“是”来概括,诠释着忠诚与担当。军人是信仰的守护者,是和平的捍卫者。
我们龙岩70年兵的铁道兵战友,自大多数人退伍后,时常会有聚会,时间要么定在八一建军节那天,要么定在正式登上军列离开龙岩的1969年12月16日那天,两个日子都有其意义,八一就不用多说了,是军人们的共同庆贺日子,不过遇到逢五或者逢十周年时,我们更愿意选定在后者,似乎更具年代感,容易让自己回到那年那天那刻的永恒记忆,也可以互相叩击那紧闭已久远的心扉和激情,从而抒发作为退伍军人的自豪感和现时人生的适应感。
他们虽然没有我的兵龄长,但他们却当兵比我早得多,许多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兵,是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老兵,是经过生死考验的老兵,是复员回家终生务农一生的老兵,是什么待遇也没有,什么待遇也不争,什么功劳名誉也不讲的老兵,是在农村吃苦耐劳受苦受累一生一辈子的老兵,是无怨无悔,天经地义回乡务农的老兵。
性格直爽,待人真诚,有爱心,做事雷厉风行,军旅情怀浓……这就是记者对退役军人、濮阳市茂家状元红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传忠的印象。“三四年的军旅生涯对我的最大影响就是办事雷厉风行。我至今对当时没能留在部队感到非常遗憾。军营生活既简单,又快乐,而社会很复杂。
由于身高原因,我的军人梦永远在梦里。可能从小受两个哥哥是军人的影响,我的童年基本是刀枪箭棍。自己削木刀,爸爸做的竹子弓箭,玉米杆子或竹子棍是我最喜欢的玩具,爬树掏鸟窝,弹弓都玩得66的,完全没有女孩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