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看到搞收藏的人,可能一眼就认出来了,因为他们的打扮就跟常人不太一样,手上带了很多手串,胸口挂上玉佩,手中把玩着几个收来的古董或者是核桃,他们称之为“包浆”,据马未都说,他有身边一个朋友就是这样的,他的手上戴满了手串,有一段时间拿着一个玉佩天天在手里把玩,在脸上蹭来蹭去,甚至有时候还会搁到嘴里,这下马未都看不过去了,因为玉器是不能“瞎盘”的,也不能乱搁的。
古人佩玉是有实际功用的,有身份的人,头上挂着充耳,腰间别着玉佩,走起路来环佩叮当。以不同的姿态和速度进退、转身和作揖,身上的玉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平缓而有节奏的声音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良好修养,故“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佩玉是为了保持优雅与合乎身份的仪态。
源自微信公众号:今相玉(j-x-yu)籽玉观音牌在和田玉雕的题材中还是比较常见的,观音牌给人一种造型简单、器形简朴,雕琢精致的观音玉牌历来深受广大和田玉爱好者的喜爱。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籽料都适合制作观音牌。制作观音牌时应先了解玉质是否细腻,色泽是否温润、玉石自身是否有无绺裂与杂质。
一枚玉牌经过一番雕琢后似乎拥有了生命,佩戴胸前、挂于腰间,亦或随手赏玩,总是能修养我们的心性。 正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玉在中国人心中,已不是简简单单的物件,它是心灵的寄托、是祈愿的寄托,它是活生生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