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6日讯 掀去热气腾腾的毛巾,老式胡刷蘸上泡沫打在胡茬上,锋利的刮刀在脸上迅速游走,窸窸窣窣。不一会儿,满脸的胡茬和角质便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用手一摸,很是滑溜。这是济南市环城路中段的一家老式理发店所独有的“刮脸”服务。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30多年,亲历了国营商店的兴盛与消失。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为了拉通五一东路,路两厢除1971年开业的韶山路百货大楼,上世纪80年代,友谊华侨公司、长岛饭店、芙蓉宾馆、晓园百货大楼等国营商店在五一东路相继开业。
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自强巷街角,有一家保留着传统手艺的老式修面店。店主任占平是宁夏中卫人,60岁的他从事传统修面已有40多年。他曾在各种新兴发廊、美容院的冲击下一度放弃经营修面生意,几年前又重回老本行,开起了这家叫做“面子”的传统修面店。
你可曾感受过九百年前汴京的繁华一城宋韵半城水汴京富丽天下无穿越这道五米多长的时光之门恍然邂逅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短暂一瞥中我们恍若看见画作与当今现实重叠“运钞车”满载铜钱“民宿”便捷方便说书人谈古论今理发匠刮脸修面百行百业兴盛繁荣这幅画犹如一部宋朝市井生活纪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好 俞刘东3月29日,盛正河为老人义务理发。记者 俞刘东/摄“我这头发,是盛师傅剪的,你看怎么样?”武林路红旗班保洁小班长冯文军摘下帽子,秀起他的发型。冯文军口中的盛师傅,正是武林路红旗班保洁大班长盛正河。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通讯员 魏久明实习生 荣卓依“剃头修面”匠是中国民间的古老职业,历史悠久。在一些经典的电影桥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修面刮脸这项传统手艺。如今,能提供这项传统修面服务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这个职业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淡出。
在时代的浪潮中,传统民间手艺如同沧桑的老者,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个追求效率与便捷的时代,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承载着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手艺,将何去何从?篾匠手艺:从兴盛到式微的变迁 在过去的乡村与城镇,篾匠曾是备受尊敬的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