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题材+幽默风格+山歌剧剧种”,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日,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颁奖典礼在广州友谊剧院举行,由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选送的客家山歌剧《血蝴蝶》斩获大型舞台艺术作品戏剧组二等奖,主演刘谦隆获评“十佳舞台新秀”。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获佳绩。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入选终评作品名单。记者在名单上看到,广东汉剧《王昭君》、客家山歌剧《白鹭村》、客家山歌剧《春闹》均入选为戏曲组的终评演出作品,音乐剧《血色三河》入选为综合组的终评演出作品。
近年来,梅县区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方针,抓住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契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中得到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得到合理利用,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梅州展区上演精彩客家山歌表演。文博会开幕当天,广东汉剧和梅州客家山歌受邀来到广东馆表演,在深圳文博会现场唱响来自世界客都梅州的好声音。来自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的演员陈晨光、邓碧霞对唱《喜事好运滚滚来》,唱出客家人的热情好客。
自古山歌松口出、指尖悬丝舞出精彩、四块竹板走天下……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梅县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梅县区山歌剧团,悠扬动听的客家山歌回荡着,客家山歌传承人刘谦隆正在为学员们传授山歌的演唱技巧。
来源:【人民日报】“松口系个山歌乡,歌声飘过七洲洋……”走进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年轻演员正在演唱客家山歌。客家山歌用客家方言演唱,是长期生产、生活中积淀并保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2006年5月,客家山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腊月天,着夏衣,叔公说我好儿戏。猫捉老鼠灶里睡,醒来才知火烧须。”两个来自世仇家族的男人,一起躺在一块大石头上,畅快地喝着酒,把深藏在内心十多年的悲伤都化在了那悠长的歌声里,相视一笑,无奈里夹杂着些许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