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元末明初连年战争,尤其是经过明朝靖难之役,当时德州也是主战场之地,包括永庆寺在内的各类建筑损害严重,永乐十年,永庆寺主持古峰和尚,是个有德有才之人,看到永庆寺破败不堪,只有残垣剩瓦,没有了香火气,甚是惋惜,于是计划重建,而在之前的一年,即1411年,德州州衙亦从运河西岸搬迁到现在德州德州卫城内,实现了州卫同治,这时再在原址重建已不适合,于是和当时的州、卫官员协商,最后在德州城内选址重建永庆寺,在重建不久,古峰和尚就坐化了,玉川和尚继其志,继续修建永庆寺,玉川之后大川、大方以及因广和尚继续修建,他们不畏酷暑严寒,继续大幅修缮扩大,基本形成永庆寺规模。
105 永庆寺 (八里营 卫滨区)河南新乡永庆寺,一个颇具规模的乡村寺院,碑刻记载,寺庙建于大明万历年间,距今444年。全寺占地八亩,庙门牌坊高大、大雄宝殿单檐歇山顶、藏经阁三层,建筑大都依明清建筑规范,古朴典雅。真真是新乡地区少有的建筑精美的乡村寺院!
近年来,佛教文化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加。为了弘扬佛法、传承文化,捐建藏经阁成为一项重要举措。藏经阁不仅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智慧与知识的积累。2023年8月5日嘉泰国际、新河湾置业、黑马集团携手捐建藏经阁并在永庆寺举办藏经阁奠基仪式。
记者杨硕摄影胡兵董子读书台、九达天衢坊、永庆寺……现在的德州人,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这些德州名胜古迹的确切位置。为让更多人了解德州这座历史名城的旧貌和名胜古迹,永远记着德州旧时的模样,我市70岁老人王宪贞日前绘制出了《德州城胜迹图》。
上世纪90年代的柴市街德州老街巷:柴市故事600年□本报特约撰稿人 王德胜明洪武三十年(1397),德州设卫筑城,永乐九年(1411),德州有了第一次城市功能规划,“召集四方商旅分城而治”。在明嘉靖《德州志》中,出现了十大集市,如今只余柴市街,独守600余年的老城故事。
1938年5月,遭到破坏的永庆寺佛像。永庆寺始建于明永乐十年,坐落于旧州城东侧偏南,1928年,原德县县长崔馨山将神像大部拆掉,把僧众赶往小关帝庙,改永庆寺为中山公园。1929年设山东省第十二中学于此。1946年德州解放,僧众还俗,永庆寺为德州中学。1952年改为德州第一中学。
新华街道振华社区走访慰问了辖区6户失独或子女残疾的困难家庭,给他们送去油、鸡蛋、米面等生活慰问品。经过多年的坚持,社区工作人员不仅让帮扶对象树立了生活信心,还令一部分帮扶对象变成了义工,接过了爱心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