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县脱贫攻坚已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为进一步防止贫困群众因灾返贫、致贫,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下,8月18日,岷县工信局组织动员县内重点中药材企业深入受灾村进行中药材收购,切实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确保群众脱贫不返贫、因灾不致贫,巩固脱贫成效。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黄皓)“这有了烘干房,这药材直接等人上门收就可以了。”12月9日,在兴山县峡口镇黄家河村刚开业的药材加工坊里,伴随着鼓风机、加热器连续低沉的轰鸣声,村民们紧锣密鼓地将要烘炕的药材推进烘干房。
今日永州讯(新田融媒记者 周林凤)深秋时节,正是野生黄荆采收黄金期。连日来,新田县新隆镇心安村的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到田间山头采收野生黄荆进行售卖,村干部郑定仁化身收购商,立足当地植被资源,让野生中药材抱团出山,在探索实践中开拓了一条可持续的增收之路。
处暑时节,走进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新营盘村,在160亩的黄芪有机生产示范基地里,一垄垄黄芪绿意盎然,株株青苗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药香,令人心旷神怡。固阳县地处北纬41度黄金种植带,是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新网景德镇8月13日电 (巫发阳 朱定文)夏日时节,走进江西景德镇市乐平市高家镇樟木里村委会北山夏家村,明媚的阳光洒在晒场上,数位农户正在翻晒中药材岗梅。“我最初是做中药材种植和上门收购生意,随着经验和阅历的增加,后来逐渐打通了中药材种植、收购、销售等‘一条龙’产业链。
中新网新疆新闻10月5日电(周丽 黄旭攀)10月2日,在若羌县瓦石峡镇金胡杨村的板蓝根种植基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瓦石峡镇金胡杨村张红亮的板蓝根地里,药材采挖机来回穿梭,一株株板蓝根破土而出。“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及科学管理,今年我种植的100余亩板蓝根喜获丰收。
曲靖融媒讯(特约记者顾正晖 通讯员张啸川 张六英 贺琳勋) 近年来,沾益区播乐乡充分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精心念好山字经,巧妙做活土地文章,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使中药材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增效的关键产业。客商上门收购西归。
来源:【草原云】2月12日,在通辽市奈曼旗国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院里,几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将长条状的苦参码齐,塞入机器内进行切割,成片的苦参顺着传送带到达推车内,被工人们铺在院子里晾晒等待出售。工人切割苦参。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11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郭利 通讯员 周林凤)深秋时节,正是野生黄荆采收黄金期。连日来,新田县新隆镇心安村的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到山上采收野生黄荆售卖。村干部郑定仁收购黄荆等野生药材外销,助农增收。今天,记者在郑定仁的仓库看到,从村民手中收购的2.
“咱们这儿的红芪根茎粗长、品相好,全都属于精品苗,根本不愁销路。”问起收入,前几天,药农罗贵清收到61000元订单育苗销售款时全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没挖之前就定出去了,政府为民办实事,药苗变成金条子。
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 王晓飞在“华佗故里”安徽亳州,做了40多年药材生意的王桂玲,是一个很典型的本土药商。上世纪70年代末,花戏楼旁边的街巷里,为了能吃饱饭,家中姊妹众多的王桂玲,10多岁就开始跟着母亲一起卖白芍。《中华药典》里,有四种药材以“亳”字命名,其中之一就是亳芍。
作者:俞俭 李思远12月1日,村民吴本伦收到了陈廷海和爱人刘志君还来的1万元欠款。当天,村民汪友顺也收到了老陈夫妻还来的2000元欠款。至此,这对夫妻所欠债务仅剩12.4万元,距离还清近百万元欠款又近一步。12月1日,陈廷海和老伴在家门口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