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我听力要不行了,检查出来只有25分贝”。一位大姐测试完听力后,担忧地说。这话听得我哭笑不得,她完全误解了听力值。令我更加惊讶的是,最近我发现不仅这位大姐,大部分人测完听力后,对自己的听力值代表的是好还是坏,是有损失还是没损失,都迷迷糊糊,一点也不了解。
正常的听力,是在安静的情况下,能听到25分贝以内的声音,属于正常听力。如果是26-40分贝,就是轻度的听力下降,41-55分贝是中度的听力下降,56-70分贝是中重度的听力下降,71-85分贝是重度的听力下降,超过85分贝,是极重度的听力下降。
听力测试我们一般是采用的纯音测听,纯音测听测试的正常值在≤25分贝是正常的听力,在26-40分贝属于轻度的听力下降,在41-60分贝属于中度听力下降,61-80分贝属于重度的听力下降,81分贝以上属于极重度的听力下降。
经过搜索我了解到:这可能是感官处理障碍,这是一种 一般认为是先天性的神经交互失调障碍。很多听觉超敏人士还会伴有听觉处理障碍,一般体现在无法过滤背景声音,虽然他们的听觉正常甚至优秀,但和别人对话很难分辨出对方在说什么,他们需要重复、也很难记住口头指令、他们往往通过录音或声音信息学习的效率较低,比如他们听到了每一个字但却无法理解整一句话等等。
听力下降一般是随着人步入老年才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听力下降的主要表现就是患者听声音费劲,感觉周围环境安静了,感觉声音特别遥远,而且患者本人说话声音很大,经常怕别人也听不到,经常侧耳用听声音,别人说话经常要求重复才能知道别人说话内容。
听力损失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位居疾病负担排行榜前列。数据显示,除高血压、关节炎外,听力损伤是世界第三大致残原因,全球大约每五个人里就有一个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耳朵究竟是怎样“听坏”的?只有真正了解听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