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河南日报农村版 》( 2024年12月20日 第 01 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陶冶水泉汪村,一个中原传统农区的小村庄,仅从村庄的名字来看,字字含水,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村庄一定和水有较深的渊源。
作者:王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全面部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存在一定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素流动不畅。城市拥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生产要素,但也面临着资源紧张、环境压力等问题。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畅通城乡要素流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明忠表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紧抓县域城镇这个“农头城尾”,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开拓城乡融合发展新空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从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宅基地制度改革、资本和人才下乡等方面强调要推进城乡要素流动。
作者:金东(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交易体系不健全、要素价格不真实等问题制约着城乡要素流动结构红利的释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主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依托数字技术带动更多要素向乡村流动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如何理解以畅通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怎样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然而,当前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从社会空间的角度来看,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城乡空间结构失调和资源要素配置不合理的结果,是城乡社会空间结构不平等的一种表现。
作者:周学荣(湖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关系经历了早期以乡村农业为主体支撑城市发展、中期以工业推动城市发展反哺乡村发展和近期以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三个主要阶段。城乡融合发展是发挥城乡比较优势,在经济、社会、制度、空间和生态等多维度的融合。
评论员观察新亮点 开新局系列谈振兴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落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部署,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一系列部署举措,奏响了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作者:高强(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