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野洞河镇金塘村村民陈老宋家用微型燃油稻谷脱粒机收割稻谷。(2014年9月25日摄)时下正值秋收农忙季节,黄平县城乡市场的微型稻谷脱粒机一下子成了农民的抢手货,农户仅花上1000多元资金就能购买到一台轻便的稻谷脱粒机,几亩稻田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收割。
近几十年,水稻的育种方式、栽插方式、收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水稻从播种育秧到病虫防治、收割全流程,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逐渐成为历史,机械化登上了舞台,成了农民的新体验。
浙江新闻客户端见习记者 黄彦 江山报道组 余静轲“晒谷容易收谷难”。1月7日下午,记者在江山市凤林镇茅坂村种粮大户徐星华家门口见证了神奇的收稻谷速度,用机器20分钟收完了晾在外面的500公斤稻谷。换做人工,两个人要收一个多小时才能完成,并且还需要熟练工。
过去水稻产量不高,需要种两季才能维持生活,收完稻子接着又要种下一季,所谓的“双抢”,即抢收抢种之意。当“双抢”到了,各家各户会把打谷机抬出来,检查一下齿轮、轮毂等部位,给齿轮打上一点机油,然后用脚噔一阵子看机器是否灵活。
来源:【黑龙江日报】农稳社稷,器利农桑。“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从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站落户龙江到如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居全国第一,我省农机发展一直保持先行之姿。兴十四村曾经以人代牛拉犁开荒1952年3月,新中国第一个拖拉机站——星火拖拉机站在松江省桦川县建立。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蕴含着无穷劳动智慧、承载着对农事劳动者敬重与感恩的诗句,11月30日下午,“红领巾劳动吧”带领同学们走进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侯冲景区,参与了一场特别的秋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