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长白山里新搬来一户姓李的人家。这户人家一共三口人,爷爷、儿子、孙子。古时候,长白山里的人口很少,要走上十几里路才能看到一户人家。长白山里一条条河流清澈见底,河两岸草木茂盛,绿草茵茵。柳毛子(灌木)一丛丛地沿着河边向远处排去。各种鸟儿在林中飞来飞去,发出美妙的叫声。
吉林,有着完善的研学旅游体系和多样的研学旅游产品,也有着悠久的采参历史和深厚的人参文化。当研学旅游与人参产业创新融合,便掀起了一场以人参为主题的研学之旅新浪潮,也为吉林人参产业的全面、创新发展写下了有力的一笔。
吉林,有着完善的研学旅游体系和多样的研学旅游产品,也有着悠久的采参历史和深厚的人参文化。当研学旅游与人参产业创新融合,便掀起了一场以人参为主题的研学之旅新浪潮,也为吉林人参产业的全面、创新发展写下了有力的一笔。
吉林长白山。都说“中国人参看吉林,吉林人参看白山“。传说中人参灵芝等仙草有医死人,肉白骨的神奇功效,天长日久吸收了足够的天地灵气后还能成精成仙,小时候我们都看过人参娃娃的动画片,说的也就是人参成精的事情。
头上红红的人参籽高高竖起,身穿红色肚兜,挂着小金锁,灵动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屏幕中的“人参娃娃”活灵活现,惹人喜爱。初冬时节,走进白山市浑江区“两新”孵化基地,白山市天一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员工们正有条不紊地制作长白山动漫影视文化系列剧,“人参娃娃”就是剧中的主角。
去年7月,吉林省民俗学家曹保明与森林号子传承人王守用在二道白河宝马林场的老林中发现了至少百年以上的长白山人参“兆头”。“兆头”,是挖参人采参后在松树干上留下的“记号”。这既是挖参人给自己做的“记号”,同时也告诉后来挖参人“此处有货还小,给你们留着呢”。
“白露”时节,长白山地区的人参生长期接近尾声,人参开始起货,我省的人参开始大量上市,此时的人参,皂苷含量较高,淀粉量较多,参体挺实丰满,一个个白白胖胖,是名副其实的“人参宝宝”。作为全国人参产量第一大省,人参产业是我省最具优势特色、最有发展潜力的富民产业。
为响应党和国家对人民生命健康与传承发展中医药的高度关切,坚持挖掘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野山参行业的健康发展第9届上海野山参文化节分会场在童涵春堂豫园旗舰店启动。市民们在这里不光可以看到300万的“参王”,还能学习到各种选参的“窍门”,开启这个冬天的养生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