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本就是一场虚无的旅程,看似得到很多,实际却如旁观者一样,带不走一丝一毫。即便是存在时的拥有,也并非是完全的拥有,你心非她心,人后非人前,你想的并非真实,你看得并非真切,你听得并非真意,你守得并非真心,一切在时间中变化,一切在岁月中流逝。
这几天听完了托尔斯泰的《忏悔录》,写了他一生的思想历程,活到了50多岁,在财产和名声上都站在世界的顶端,他却突然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他是名声享誉世界的大作家,却不得不把家里所有的绳子收起来,怕自己忽然上吊自杀,他拥有一切,却忽然想到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
苏轼曾经说过:“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这个世界就像微不足道的尘埃,其实并不值得过多关注。我们不过是人生梦境中的一部分,如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虚幻而短暂的。人类生存在物质世界,但为何最终会成为虚无的泡影呢?因为一切都会逝去,一切都不会永恒,一切都难以携带离开。
本文来自:草二皿,原文标题:《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一个体制内打工人的思考》,题图来自:视觉中国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当我写下这行字的时候,内心充满了无力感和不自信。这个命题太大了,我自认为还没有想得很清楚,而且大概率终其一生也很难彻底弄清楚。
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与追问,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是来自每个人都会有的终极关怀。有些人会说,想那么多干什么,我不需要追寻人生的意义,既然生命如此短暂,那我们就过好现在的每一天,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吃自己想吃的美食,等要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留恋。
这种谦卑不是一种谦虚的美德,这跟美德没关系,而是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无限渺小和卑贱,这是信仰的前提。后来佛学进入中国,慢慢地有点领会,比方说佛学的信仰当中有一个功课要做,就是忏悔,这在《坛经》里边讲得很清楚,佛教修行的五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就是传香了,就是要起佛教的信心,修行的信心,这叫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