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8日讯(通讯员 尹俊和 何书梅)眼下,道县的中晚稻收割进入了尾声,往年,在收获完稻谷后,不少农户会在地里焚烧无处安置的秸秆,而今,这些秸秆不但未被焚烧,还成为喂牛、喂羊的好饲料,“生态包袱”转眼变成了“绿色财富”。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为加快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靖远县紧紧围绕肉牛产业做文章,依托资源优势,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着力打造先进养殖基地,完善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动能,抓住致富“牛”鼻子,努力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美好家园,蹚出助力乡村振兴的好前景。
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有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近年来,农安县巴吉垒镇立足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来培植,着力提高肉牛综合生产能力,切实抓住产业兴旺的“牛鼻子”,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来源:【衡阳日报-掌上衡阳】通讯员唐兰荣 见习记者王慧春日午后,记者沿着一条宽平弯曲的村道,来到位于珠晖区东阳渡街道光辉村的衡阳市浩德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负责人王子豪正忙着给牛添加草料,牛棚栏舍里的大牛或卧或站,或吃草或打盹,小牛犊来回穿梭,撒欢嬉戏,和头顶的蓝天白云共
中新网广西新闻11月4日电(陈佳佳 梁智坚 张丹蕊)秸秆循环当饲料、牛粪发酵养土地、粪污利用作肥料……走进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良村的肉牛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宽敞整齐的标准化圈舍。圈舍内,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工人正忙着打扫卫生、投喂饲草。
来源:【湖南日报】9月11日,道县白马渡镇宜山坪村恒丰肉牛养殖基地,农户在给肉牛投喂草料。近年,该镇积极探索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引进改良优质畜种及舍饲养殖等方式,采用玉米、稻草等秸秆供作饲料,大力发展生态肉牛养殖产业,有力地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静宁县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努力把肉牛养殖业打造成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眼下,走进静宁县界石铺镇供港生态牧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宽敞整洁的牛舍。
今年以来,成县紧扣全市畜牧养殖“11421”增量行动目标任务,探索实施“十镇百村千户万头”生态养牛工程,引领带动全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全县肉蛋奶产量为1.52万吨,同比增长126.99%;生猪饲养量为20.8万头,同比增长68.2%;鸡饲养量为204万只,同比增长92.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新景镇紧紧围绕全县“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充分依托辖区生态资源优势和传统生态养殖基础,积极谋划肉牛养殖产业发展项目,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农户养殖积极性,实现了村集体经济规模化养殖、大户养殖、农户散养的肉牛养殖繁荣景象。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肉牛。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赵满同近年来,平凉市崇信县探索推行窑洞生态养牛的新模式,将发展生态种养殖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整合资源资金,创新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产业,“犇”出一条乡村振兴、群众增收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