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太接近肛门口,手术时会发现“无路可走”,有时不得不切除肛门,但这会对患者身心造成很大打击,严重影响术后生活质量。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创新运用个性化联合治疗方案,为患者精准“保肛”。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个群体因为疾病导致腹壁上多了一朵特殊的“玫瑰花”——肠造口如同炼狱,长达十年痛苦折磨!今年65岁的刘阿姨,从2014年起便陷入了一场长达十年的痛苦折磨。当年,她被确诊患有子宫内膜癌合并直肠癌,双癌的噩耗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她。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通讯员 王芳12月14日,65岁的直肠癌患者凌先生在湖北省肿瘤医院接受造口还纳术后康复出院。临出院前,他特地来到医院造口/伤口门诊,跟国际造口治疗师齐敏道谢并道别,感谢她帮助自己解除了“造口人”生涯中的大困扰。
73岁的李大爷肠梗阻、结肠造口还纳术后两月余恢复良好,肛门恢复了排便。周三恰逢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段升军专家门诊,老人特地从老家赶来,送来感谢信。见到段升军主任,李大爷难掩欣喜,第一句话就说:“多亏了段主任,让我恢复了正常排便。”疾病治愈后的欣喜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实习生 田嘉雯10月16日,患者吴女士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进行复查,9月23日,她在这里接受了“腹壁无切口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肠原位转流术”,这两种叠加手术的形式在四川省属首例。新的手术方式新在哪里?它让吴女士免去了哪些不必要的痛苦?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造口人的总数已经超过了100万,而且还在以每年10万例的速度增长,很多人认为,造口人一定是老年人,这并不正确,造口人没有年龄区分,很多20岁左右的年轻人,也可能成为造口人,所谓的造口,通俗点来说,就是在肚子上打个洞,拉一小节肠子出来,做一个人工肛门,让粪便由此排出。
来源:【草原云】75岁老人本已瘫痪15年没想到再患肠梗阻同时合并重症肺炎、静脉血栓、营养不良……大开刀?还是做造瘘?包医二附院普外一科打破“肠”规,“利器”出招、技术应援,不造瘘、不开刀,保障了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瘫痪15年老人再患肠梗阻“今天吃了吗?吃什么了?”“排便了吗?
武汉市中心医院推出“专病中心”诊疗新模式,不同学科专家为生命“团战”_大武汉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0日讯 直肠肿瘤距离肛缘不到5厘米,结肠还有多发病变,过去,此类患者需要奔波于多个科室治疗,就诊时间长且程序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