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黄帝内经》记载,扁鹊是在一次与魏文王讨论当时谁在医学界名气比较大的问题时,提出了其“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核心论断的,其故事内容大概如下: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11月19日,为全面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广安门医院特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雷强为医院员工做建院65周年广安管理专题讲座。
“医者仁心”,医者不仁,不如无医。救死扶伤,可是医者的“太上德行”。“医”在字形上究竟有什么深长意味?就“医”字本身来说,古已有之,从匚从矢,表示收藏箭只的容器,比如篓筐等。容器怎么会变身“治病的人”?有一种说法,其中的矢,是疾的省略,表示匡约、控制疾病。
纪录中医:你可能误会了什么叫上医治国。上医治国是这样,这是一个概念。最早的国医不是叫中医,最早的医生一定要先学什么?一定要学学道,因为是从这来的,一定要学道。道里边是什么?是天地、人伦、父母这些的规律。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其实是什么?是一个道的高度的总结。
王阳明的心学,要求人们“破心中贼”,主要治疗的是心魔、心病。此观点符合《黄帝内经》的理论:大医治神、上医治心、中医治身、下医治病、下下医生治症。比照治疗疾病,在治疗人心上,王阳明先生开出了“八味”治心之方。第一味,是防止生“怠心”。怠者,懈怠也。
小人畏威不畏德,庸人敬恶不敬善,君子畏德不畏威。破瘴 | 作者正安,创作于2024年10月。轻舟牵曲水,豪歌踏彩云。雷霆破万瘴,华夏共此心。中旬以来浏览了诸多短视频与新闻,一位朋友阐述了一些饶有趣味的见解。幸好不是它小人畏威不畏德,庸人敬恶不敬善,君子畏德不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