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尤其对于绝经后的女性而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显著上升。据统计,50 岁以上女性中,约有三分之一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这是由于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骨质流失加速,这一风险更是呈爆发式增长。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10月20日)是第27个世界骨质疏松日。关于这个“沉默的杀手”你真的了解吗?骨质疏松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不同性别和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以骨骼疼痛、容易骨折为主要特征。
对不少上了一定年纪的女性来说,骨质疏松症是她们最忌讳的一件事,很多人甚至觉得这种疾病对女性更“情有独钟”。然而,事实上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不分性别、影响广泛的骨骼常见病。接下来,我们就揭开它的面纱,一起来了解这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策略。
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后卵巢功能逐渐退化,就会导致绝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绝经后妇女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细微结构退变为特征,并导致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属于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
骨质疏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其“隐蔽性高,早期不易被发现”而得名。有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7,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比例还可能将逐步增加。
骨质疏松是一种隐形的杀手,它会让人慢慢变矮、变驼背和腰背疼痛。如果不检查,你很难会察觉到自己患有骨质疏松。但是一旦摔倒,就很容易骨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 年 10 月公布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 50 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 3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和骨的微结构退化,导致骨头变得脆弱和易碎。以下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预防骨质疏松症:1. 增加钙摄入:钙是骨骼健康的关键,因此应该增加饮食中的钙摄入量。
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被共同列为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三大杀手。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统计发现,一生中,全球约有1/3的女性和1/5的男性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几乎每3人中就有一人发生,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导致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骨质疏松症是全球常见的骨骼疾病,随着年龄增长,骨质逐渐流失,导致骨骼变得脆弱易折。因此,早期筛查非常关键,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1.骨密度检测:最有效的检测方式,可以准确评估骨质状况,帮助预测骨折风险。
问:什么是骨质疏松症?答: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依赖于双能X线吸收法(DEXA)对骨密度(BMD)的测量。BMD值低于年轻健康受试者平均值2.5个标准差(T值<2.5)。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加剧,我国骨质疏松患者人数已居世界首位。骨质疏松已然成为对中老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疾病,且存在诊断率低、治疗率低、长期药物治疗依从性低的三低问题。与很多人认为的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化的自然现象不同,这其实是一种可诊断、可治疗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