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随着小区主路改造顺利完成,位于通州区的云景里小区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据通州区重大办主任赵明介绍,作为通州区2021年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之一,云景里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小区有16栋多层住宅楼,房龄已近30年,涉及居民672户、居住人口2300余人。
“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提名。本届报名阶段共收到来自全市150余家单位推荐或申报的200余个项目,经15位专家初评,共评出72个提名项目进入专家复评和群众投票环节,包括居住类更新、产业类更新、公共设施类更新、公共空间、区域综合类和其他分类。
阳光新生活广场商圈提质升级、云景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东郎产业园存量空间换新重塑、云景公园区域公共完善……10月25日,北京市通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区商务局、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及九棵树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以“曜启新程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通州区城市更新周暨九棵树街道高质
微观档案微观主题:2000年前建造的老房微观地点:通州、西城、朝阳等微观案例:老旧楼房改造,原址拆除重建或进行综合治理9月10日,桦皮厂胡同8号楼新貌。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一栋在2000年前建造的住宅楼,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房龄,它们被统称为老房。
“过去二十多年,小区都用自备井供水,水质特别差。去年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之后,我们不仅用上了自来水,小区的环境也变好了,还建起了小公园,我们非常满意。”在通州区九棵树街道云景里小区已经居住24年的王萍萍阿姨,体会到了小区系统化综合整治前后发生的变化。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云景里小区改造基本完工。记者 易海菲 摄中新网北京新闻11月29日电 老旧小区改造是北京在存量规划时期推行的一项量大面广的城市更新活动。29日,随着小区主路改造的顺利完成,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云景里小区改造基本完工。
10月14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街道的云景里小区。据了解,该小区建成于1994年,占地面积约4.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33万平方米,含55个单元、16栋多层住宅楼,常住人口2300余人,其中,老年人占比达60%。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哎呦,这不是小侯吗?”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云景里小区,旧楼施工改造工程已完成半年多,95后“施工楼栋长”侯鹏飞还会被遛弯的王大妈一眼认出,再亲切地唠几句家常。王大妈说,改造前,小区用的是自备井供水,屋里冬天冷夏天热。
原标题:民生改善富有成效,发展前景令人期待(引题)“家门口的幸福”让副中心居民特满意(主题)北京日报记者 陈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建城立都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对新时代北京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
通州区云景里小区建成于1994年,今年正好三十岁。曾经,高层居民因水压不够,只能半夜起来错峰洗澡;密密麻麻的自装防护窗,消防隐患重重;小区里停车杂乱、路面坑洼扬尘。任谁看,都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模样。而今年,云景里完成综合整治后,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曾经的老小区也不过“三十而已”!
如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人气儿是越来越旺,旅游朝着环球影城、大运河奔,投资向着运河商务区、特色小镇跑,头回来的见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谁不夸一句“气派”,老街坊们听了,笑呵呵地说,这景色可不光面子好看,里子也热乎得很,老城变新城的故事一箩筐,须细细道来。
时值十月,金风送爽,北京东城区朝阳门南小街上行人们悠然自得地在花园中穿行;舞龙踢毽的大叔大妈、胸前挂着单反相机漫步的情侣,钟楼湾胡同广场上老居民和游客共同构成一幅温馨和谐的中轴风景;红墙青瓦下,一场社区志愿服务提升协商议事会正在举行,大家各抒己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转变城市
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这座“千年之城”拔节生长,区域内的各项民生改善工作成效凸显,美好生活愿景逐一落地。其中,历时四年建设的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预计将在10月下旬开诊,计划日均开放64个门诊单元。在住院楼顶层建有直升机停机坪,可实现空中急救与陆运急救“无缝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