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近年来,不法分子不断翻新诈骗手段,让金融消费者防不胜防,个人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提醒:树立反诈防骗意识,谨防新型欺诈手段,提高打假维权本领,守护家人亲朋财产安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林红)贷款13万8千元,实际到账10万8千元;贷款43万元,实际到账只有34万元……近期,重庆某中介公司以帮助借款人低成本获取贷款为由,诱导客户办理信用卡备用金业务并骗取客户资金,多位市民落入陷阱,被骗总金额达十几万元。
残疾人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讲如何防范网络贷款诈骗。2020年11月27日,马某接到一自称某贷款平台客服的陌生电话,对方以无需征信、无需抵押、快速放款为由,诱骗马某添加客服QQ,并下载“某某E贷”APP。
文/财经观察员贷款本是解决燃眉之急的工具,但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债务泥潭!今日头条金融纠纷案例库显示,超60%的借贷纠纷因“信息不对称”和“合同漏洞”引发。结合法院判例和行业黑幕,总结10条避坑法则,建议收藏转发!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霜 上海报道“你没被骗过,只因为你还没遇到适合你的骗局”。这是多少深信自己足够警惕的受害者被骗之后的灵魂感悟。简单而朴实的道理,说出来或许会让人觉得简单得不值一提,但在骗子的精心包装下,受害者往往被蒙蔽双眼,一步步走向圈套。
这也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让“征信”类诈骗变得越来越多,上当受骗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例频发。真实案例:张某接到一个自称是中国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电话,声称张某之前办理过校园贷,要注销个人征信违规行为,需通过某借条、支付宝两个APP上的借款功能进行额度清零,将提取出来的额度转账给他们,然后由他们公司进行规整后将额度重新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