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越来越多医生开始在线分享医学知识。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常识,有助于提升民众的健康素养。然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伪装医生、“伪科普”、带货卖课博取流量的行为,却让医疗健康科普变了味、走了样。
说好的大暴雨,没了!说好的艳阳天,下了……夏季气候的不稳定,多地强降雨时降时歇,导致的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下降,让人们不禁用“不靠谱”三个字来吐槽“气象预报”。那么,济南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到底如何?今天,跟随爱济南记者的脚步来济南市气象台一探究竟!
最近,一篇“人每天只需睡2小时”的文章引发大量关注。该文称,一个人真正睡着的时间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睡七八个钟头,是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对此,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官方微博明确指出,“这种说法十分不靠谱”。
网络伪科普的危害很大而且非常具有隐蔽性,网络的平台确实是一个没什么门槛的平台,好多人的观点是可以随意的发布出去的,虽然这样的随意也是受到监管的,可是除了那些直接看起来是非常离谱的或者是有问题的内容,一些科普类的也是存在问题而且这样的问题的影响可能更大。
当下,在互联网上,健康类信息检索查询需求旺盛。遇到身体不适或突然受伤时,上网查阅相关疾病或健康信息已成为不少人的习惯。殊不知,在一些社交平台以及搜索引擎平台上,科普内容经常被用来给一些医疗机构广告导流。
“打假”是每年3月15日的关键词,“假”的可能不只是商品,生活中还有很多“假知识”,你可能已经被迷惑了!这些知识点在紧急时刻至关重要!但若掌握的是“伪科普”,危害就很大了!快来一起“打假”安全知识!01发生火灾时,为了尽快救人,应该破门而入?
“揭开量子赋能农作物、抗病抗灾还增产的惊天秘密”“转动眼球并配合远近距离交替聚焦,就能降低近视度数”“蜂蜜和花粉中含有大量小分子肽,能以毒攻毒防过敏”……近年来,一些夹杂着科学概念、专业术语的伪科普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大肆传播,收割无数流量,推销兜售各种保健品、营养品、化妆品等。
老一辈对于养生的健康常识非常上心,作为年轻人,经常会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收到父母分享健康常识的文章或视频,文章或视频结尾一定会有一句:看完点赞并转发到你爱的人。虽然有时候觉得没什么,上了年纪都喜欢看这些健康常识的科普,但是有些文章点开来看,里面科普的内容非常离谱,结尾还加广告。
这些“伪科学”你都知道多少?这些所谓的“伪科学”都有一个人会教给我们,她就是我们的妈妈。(本篇文章纯粹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入的科普生活小知识,除此之外,均无其他想法,还希望各位看官老爷能以平常心来阅读这篇文章,不要戴有色眼睛或其他不好的想法来评价本篇文章,有合适的想法可以打在评论区,或者通过私信投稿给佳佳,谢谢大家配合!
方舟子作为美国博士,科普内容大多来源于谷歌和维基,写出来的文章还是挺像模像样的,也很容易博得人们的信任。但也有不少人不断指出方舟子科普的硬伤之处,宣称方舟子的科普不值得信任。方舟子则斥责这些人为“方黑”、“水货”、“为XX站台”。
宇宙大爆炸理论,仔细研究只是一些间接的证据。有直接的证据没有?生命是如何诞生的?人类进化论从海里的鱼到现在的人中间的每一环在哪里?人进行思考、睡眠、甚至打个哈欠的确切原理是什么?现在科普文章对这些问题的解释靠谱吗?既然是科学,那么请把证据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