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云南省澜沧江流域,居住着一个少数民族——拉祜族,他们勤劳勇敢、淳朴善良,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的歧视,也使得他们形成了反抗压迫的坚强性格。解放前,国民党反动派每当谷子成熟时,总是被国民党匪军抢掠一空。
67年后,《芦笙恋歌》中那首著名的插曲《婚誓》,依然唱响在大江南北。但关于这部电影的剧情、摄影、演员以及艺术价值,却很少有人再提及。大概是时间久了,久远的记忆变得日渐模糊。再加上新的艺术作品的不断冲击,所以渐渐的,我们也就把之前的东西,都给忘记了。
在我们的生命里总有一些东西是让人刻骨铭心的,岁月消逝中也总有一些东西是无法磨灭的。往昔的老电影已离我们远去,今天我们再次聆听那些老电影插曲,重温那些曾经的岁月,在优美的旋律中,找寻记忆中虽已淡远,却是熠熠闪光的东西...
今天和大家一起重温一下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多家电影制片厂出品的12部反映少数民族故事的经典老电影,通过电影剧照的展现,我们可以大致回顾一下36位老一代表演艺术家的艺术形象,通过耳熟能详的电影歌曲,让我们一起重新走回那个年代。1.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阿哥阿妹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电影《芦笙恋歌》的插曲《婚誓》在20世纪50年代家喻户晓,让人们开始知道祖国滇西南普洱市澜沧县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拉祜族。班利村文艺队在表演。
由中共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云南省委网信办云南省广播电视局指导云南广播电视台出品的20集系列短视频《建党百年·口述云南》成就篇今天推出第7集《<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云南民歌唱响全国》(视频 ↑ )“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哟,阿妹梳头
《建党百年·口述云南》成就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电影《五朵金花》和《阿诗玛》、《芦笙恋歌》等反映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上映,片中插曲《蝴蝶泉边》、《马铃儿响来玉鸟唱》、《婚誓》等歌曲唱响全国,这些曲风或悠扬婉转、旋律或活泼欢快,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歌曲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了传唱不衰的经典歌曲。
迄今为止,在中国电影史上,还没有哪位作曲家,能够像他这样,所创作的电影插曲,首首经典,流传甚广,久唱不衰。他创作的经典插曲数量之多,令人咂舌。他的每一次音乐创作,几乎能为所有的电影锦上添花。甚至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他就是雷振邦。一个对于广大影迷来说,如雷贯耳的名字。
没有音乐的电影是缺乏生命力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影视经典催生的影视金曲,成为了华语音乐整个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且熠熠生辉的组成部分。小编从即日起,将梳理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至 2025 年期间所涌现的最佳影视金曲。以每 10 年为跨度,为您推荐排名前五的“影视金声”。
中新社云南普洱12月1日电 题:弹吉他的拉祜族父女:唱快乐的歌 促家乡发展作者 刘玥晴 黄兴鸿在中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有一群多才多艺的拉祜族人,他们不仅会吹芦笙、弹响篾、跳芦笙舞和摆舞,吉他弹唱也十分拿手;他们的愿望是继承传统,被全国乃至世界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