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匡丽娜 郑宇蛇年春晚上,机器人表演的《秧BOT》节目火爆出圈。2月19日,春晚同款机器人也来到了重庆,在重庆八中宏帆中学的开学典礼上,与学生们亲密互动,激励师生勇于探索、追求卓越。2月19日,重庆八中宏帆中学,在开学典礼上,春晚同款机器人与同学们一起共舞。
迪马股份农业机器人在果林里进行喷淋作业。(受访者供图)4月的海南岛,热浪滚滚。位于海南省海口市东南方向的琼山区三门坡镇,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果林里,荔枝已有拇指大小。果林里行走的一辆无人驾驶小车,外形宛如一只大黄蜂,伸展出长短不一的数只手臂,手臂中喷射出水雾,瞬间将果木包裹。
近日,在享有全球工业技术发展“风向标”之称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重庆造”机器人亮相德国,吸引全球目光,现场收获多国合作订单。重庆正在加快建设国内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2023年,全市机器人企业数量超过300家,产业链产值突破350亿元,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赛道。
据了解,为了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形式,培养下一代的科技创新意识,近日,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电气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志愿者团队在李立成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重庆市高新区城立方幼儿园,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机器人知识科普活动。
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 在两江新区水土新城,有这样一家10年领跑机器人行业标准的评估机构,试验室面积达15000平方米,拥有测试设备200余台套。这里有国际一流的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测评平台与通用测评体系,不断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机器人来此接受严苛的“体检”再步入市场。
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董进)日前,在德国柏林举行的IFA(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2024展会上,中国品牌表现极其亮眼。恒之未来四足机器人“哮天”。受访者供图除了传统消费电子品牌外,来自国内企业带来的四足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关注。
经济日报 2024年,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政策接连出台,各地也积极布局相关产业,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各地在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又将带来哪些机遇?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光明日报记者 李宏 黄汉鑫 张国圣 “我现在可以熟练使用‘智能手’拿勺子吃饭,拿水杯喝水,还可以操纵手臂进行握手、转动手腕了。”近日,作为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外骨骼机器人项目的受益者,王炳对自己的进步感到欣慰。
虽道阻且长,但重庆正善用政策智慧,牢牢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围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自上而下齐心协力,激活资源禀赋迸发“新”优势,主动引导产业提“质”升级,破解科技创新体制、产业技术应用、人才体制等系列“阻碍”。
国内最大的整车天线OTA(空中下载技术)实验室。(受访者供图)近日,中国汽研在渝投资近3.5亿元建设的全球汽车信息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一期)投用。该基地拥有20多个全球先进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充满了“黑科技”,填补了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领域的空白。
每经记者:李星 日前,有消息称,2025年1月中旬,赛力斯的“机器狗”可能会发布,并预计在6月30日前实现量产。6月底,可能迎来赛力斯机器狗量产及其他产业链新变化。对于上述消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向赛力斯相关负责人核实,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