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好 俞刘东3月29日,盛正河为老人义务理发。记者 俞刘东/摄“我这头发,是盛师傅剪的,你看怎么样?”武林路红旗班保洁小班长冯文军摘下帽子,秀起他的发型。冯文军口中的盛师傅,正是武林路红旗班保洁大班长盛正河。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谭登 通讯员 陆晞 麻石巷拐弯处,4扇木门开着,进门是一面宽大的木框镜,一把脱色的老木椅,桌上旧盒子装着推子、剪子……这是剃头匠廖光宗的小店,位于浏阳大围山白沙古镇。 3月16日早上7时多,71岁的廖光宗开始打理一天的生意。他身高不到1.
6月5日,苏州山塘河畔一间剃头店上演动人一幕——老人年逾古稀,白色碎发落了一地,剃头的老师傅则年纪更大,已经91岁高龄。年迈的“剃头匠”夏友良干这行已经足足70多年时间。虽已耄耋之年,但他依然精神矍铄,坚持帮人理发。日复一日,夏友良一刀一剪解决了顾客的“头等大事”。
沿着麻石铺就的小巷往前走,在临近拐弯处,四扇老木门在春寒料峭中半掩半开着,陈旧的木刻板上还残留着墨印,进门是一面方正宽大的木框镜,造型古朴的老木椅脱落了色迹,桌上静置着一个光彩褪去的工具箱,满是剃头的活计,这就是剃头匠廖光宗的小店,位于浏阳市大围山白沙古镇。
大同市邀请传统的剃头匠,为民众公益剪发。大同市文旅集团提供山西大同的剃头匠们为民众公益剪发。大同市文旅集团提供民众剪下一缕青丝。大同市文旅集团提供民众将青丝放入福袋中。大同市文旅集团提供青丝以彩带缠绕捆扎,化身为承载美好愿景的载体。
民国十一年(1922年)七月初一,吉林省滨江道,扶余县。县城东门里的戏台子今天有大彩上演,看戏的人群在台下挤挤插插的站满,挎着筐卖花生瓜子大壶茶的小贩可算是欢脱了,而那个扛来两捆甜杆的老光棍却顾不得招徕买卖,因为戏台上正演出“铡美案”。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李永东 艾学杰 郴州报道剃头匠,三百六十行里的其中一行。在宜章县天塘镇,每逢二、五、八集市赶圩日,就有一批“顶上功夫”了得的剃头匠齐聚理发行,为前来赶圩的群众清清爽爽剃个头,成为了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山村剃头匠文/李慧星剃头这个手艺是有自己历史的。几百年前清朝入关,为统治汉人,清朝颁布“剃发易服”的政策。无数剃头匠受皇命号召,穿梭大街小巷,剃头挑子一头一把剃头刀,一头一把鬼头刀。挑子前插一块牌子“奉旨剃头”!并且牛掰哄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3月11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按民间习俗,人们习惯在这一天理发,来迎接新一年的吉祥好运。四川攀枝花市金石巷小区有一家“老字号”理发店,92岁的理发师蔡其清正忙着给客人理发。自9岁当学徒,蔡其清干这一行已经83年。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通讯员 魏久明实习生 荣卓依“剃头修面”匠是中国民间的古老职业,历史悠久。在一些经典的电影桥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修面刮脸这项传统手艺。如今,能提供这项传统修面服务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这个职业也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