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各部件供应商将迎来发展机遇。图表显示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主要集中在感知系统、大脑等核心部件,如感知系统成本高达108500元,主控芯片由特斯拉自研,价值32000元。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芜湖特派记者 冷舒眉 环球时报记者 刘扬】打太极,像小狗狗一样撒娇,丝滑地颠乒乓球,精准画图……5月30日,2024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暨第十届恰佩克颁奖仪式(以下简称“论坛”)在安徽芜湖开幕。
从春晚舞台的“天工”机器人到特斯拉Optimus的全球瞩目,人形机器人正加速从科幻走入现实。然而,距离“人机难辨”的终极目标仍有多重技术鸿沟需跨越。结合权威报告与专家观点,这场科技革命的未来路径已逐渐清晰——图源网络,侵删1.
北京时间3月19日凌晨,英伟达GTC大会开幕,英伟达CEO黄仁勋发布主题为“见证AI的颠覆时刻”的演讲,宣布推出新一代AI芯片架构Blackwell(布莱克威尔)、超级芯片GB200、AI微服务、人形机器人项目GR00T……可谓亮点颇多。
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聚焦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器,突破视、听、力、嗅等高精度传感关键技术,提升环境综合感知能力。发展高功率密度执行器,满足本体高爆发移动和高精度作业需求。开发面向人形机器人的专用芯片,提升运动控制、认知决策等计算效能。
人形机器人,顾名思义,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制造的具有类似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机器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应用落地正逐步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正成为国际竞争抢占的制高点。
“认知是被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所塑造出来的,身体的特殊细节造就了认知的特殊性”,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具身认知”概念—承认身体对认知的塑造,认知过程根植于身体,即身体参与了生物的认知过程,影响了思维、判断、态度、情绪等心智发育。
2025年,随着DeepSeek发布全球首个千元级人形机器人开发平台,这场“造人运动”正式从科幻片场跳入商业战场,人形机器人不再是被资本追捧的概念泡沫,而是继智能手机后,下一个十年产业大周期的确定性主线。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2月30日消息,据外媒《金融时报》报道,随着AI芯片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英伟达正将目光投向机器人技术领域,视其为未来增长的重要引擎。2025年上半年英伟达将发布其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芯片——Jetson Thor。
人形机器人能走了,这一点在2024年变得无比明确。近日一场行业展览上,第一财经记者抓住宇树科技一款人形机器人后背的把手阻止它继续前进,一松手,机器人猛地往前一个趔趄,但马上恢复了平衡。自年初一些人形机器人公司展示了机器人翻跟斗、做俯卧撑,运动能力成为各大厂商的比拼焦点。
(1月18日,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湖南首台人形机器人。在展厅内,“湘江一号”人形机器人正在弹奏钢琴。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曹娴 “湘江、湘江,给大家弹首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