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3日电 (记者 陈溯)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3日发布的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显示,预计9月,有1至2个台风登陆或明显影响中国。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会商会,对2024年9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召开会商会,对7月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综合分析认为,7月我国将全面进入主汛期,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更为复杂严峻。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周圆、王聿昊)记者8月5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多方会商研判认为,8月份我国七大江河流域已全面进入主汛期,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局地可能存在洪涝灾害风险,长江、黄河、海河、松辽流域部分河流可能发生超警洪水;强对流天气极端性增强,风雹灾害可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北京报道7月3日,海报新闻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召开会商会,对7月份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新京报讯(记者王景曦)11月3日,记者在中国气象局例行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1日,有6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其中10月台风“小犬”和“三巴”对我国影响较重。目前台风季尚未结束,预计11月、12月还将有新台风生成。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获悉,经多方会商研判,10月份,会有1至2个台风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华北、华东、西北、四川盆地等部分地区洪涝和风雹灾害风险较高;华东、华中部分地区降水较往年偏少二至五成,存在气象干旱风险。
中国气象局今天对台风情况进行了分析,预计8月将有2到3个台风影响我国。截至7月底,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4个台风生成,较常年平均7.8个偏少3.8个,有3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常年平均2.5个偏多0.5个。台风平均极值强度27.7米/秒,较常年平均略偏弱。
记者从应急管理部官网获悉,近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召开会商会,对10月份及国庆假期期间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我国主汛期已结束,当前全国汛情总体平稳,但局地强降雨引发的次生灾害风险仍然存在,后期台风可能继续影响我国。据了解,今年主汛期,受全球持续变暖和厄尔尼诺影响,我国降雨总量大,暴雨强度大,超警河流多,洪水势猛量大,重大突发事件多。
【来源:海峡都市报】海都讯(记者 罗丹凌梁展豪) 9月以来,海上台风非常活跃,“摩羯”“丽琵”“贝碧嘉”“普拉桑”相继生成,还有两个热带低压(其中一个是目前在海上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有市民感到疑惑:这都9月了,为啥台风还一个接一个?
中秋假期结束,开工第一天,发现台风“排班表”上又要多一个台风了,11、13、14、15、16……这都一口气要排到16号台风了!先来看看台风们的“排班表”:↑ 看看这前世是“摩羯”的残余环流,还在旋转……16号台风“西马仑”也不远了。
近期会有影响我国的台风出现吗?在7月4日召开的中国气象局发布会上,南方+记者就此提问。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回应称,预计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无台风生成,7月中旬起,台风活动将逐渐趋于活跃。章建成指出,预计7~8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台风数为6~8个,较常年同期(9.
23日14时,台风“潭美”的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北方向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强度为热带风暴级。预计,“潭美”强度将缓慢增强,于23日夜间到24日白天穿过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并将于24日傍晚前后移入我国南海东部海域。台风“潭美”和近期的冷空气频繁有什么关系?
在经历了11月四个台风共舞的历史罕见事件后,海上终于沉寂了下来,直到今天,一个新的热带气旋已加强为热带低压,并且未来24小时内它有可能成为今年第26号台风“帕布”。↑ 今天下午14时的低压中心大致在南沙群岛附近,在其北侧还有个热带扰动,两者未来将整合在一起。
今年立冬以来,陆续有台风生成,并影响我国华南沿海,“秋台风”时节已过,目前相继生成台风,现象是否正常?来看专家分析↓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工吕心艳:从历史台风统计来看,平均11月份约有2.5个台风生成。立冬后仍有台风,在过去的很多年里也是出现过的。因此,立冬后仍有台风生成是正常现象。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18日0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今年第27号台风“桃芝”生成,今晨5点“桃芝”中心位于越南胡志明市偏东约365公里的南海西南部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前后在上述沿海登陆,以后强度将明显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