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中国行)巴丹吉林申遗成功后:牧民生活的变与不变中新社阿拉善右旗9月24日电 (记者 陈溯)7月26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申遗成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
新闻里面找新闻,竖屏模式更亲粉!四川观察《联播观察》专区新潮上线。《联播》深一度、观察近一步,每晚8点,四川最权威时政新闻栏目换个姿势,带您一起“网感”四川。八月的川西高原,美得像一幅油画。蓝天白云下,一顶顶帐篷冒着袅袅炊烟,黑色的牛群、白色的羊群散落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20日电 (刘国云 孟根朝力 额尔登曲龙)脚下的草场,溪流纵横,牧草如茵;远的山水,近的牛羊,彼此凝望,这里便是肃北县盐池湾乡。盐池湾乡,平均海拔3500米,全乡总面积12616.6平方公里,是以纯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蒙古族聚居区和边远乡镇。
牛儿肥壮“乳”此香飘在科右中旗科尔沁草原深处,草木青青、枫枝细细,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枫叶的混合香气,远处则弥漫着沁人心脾的乳香。经过时间的等待和适当的火候,醇香新鲜的牛奶,变成圣洁纯净的奶食制品,成为蒙古族饮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夏的朝阳缓缓升起,照亮了鳞次栉比的房屋牛舍。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彦温都尔苏木达尔罕乌拉嘎查,山间渐渐燃起暑热。6月15日清晨,牧民额尔敦巴特尔一家开启从冬营地至夏营地的迁徙之旅。草场是牧民和牲畜共同的家。巴彦温都尔苏木有天然草牧场冬营地240万亩,夏营地100万亩。
在你的印象里,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生活是怎样的?住蒙古包、坐勒勒车、骑马放羊,逐水草而居?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如今牧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副生态美、产业兴、现代化的美丽图景在内蒙古草原上铺展开来。
西藏那曲市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平均海拔超4500米,被称为“高高原”。那曲市申扎县平均海拔约4700米,总人口约2.3万,其中牧业人口超2万。“远在阿里,苦在那曲”。在高海拔、极寒、大风天气下,“高高原”牧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卫 洁秋日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阳光正暖,黄河翠色如碧。德吉村内,一排排整齐的藏式房屋坐落在黄河岸边,偶尔炊烟袅袅、儿童嬉闹,与这里的山山水水相互映衬,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德吉,藏语意为幸福。
来源:新华社牦牛毛“墨镜”、牛皮茶包、便携酥油盒、给牛犊喂奶的牛角奶瓶……走进藏北那曲“牧人宝库”藏茶馆1200平方米的空间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民俗物件展示着藏北游牧文化独特的风情西藏地区紫外线强长期暴露在冰川、积雪等地对眼部伤害较大智慧的西藏农牧民群众就地取材用牦牛尾毛捻线、编织
央视网消息:这些年,祁连山里的牧民们放牧转场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10月16日,甘肃张掖肃南县马蹄乡的牧民尼玛采楞家的羊群就要出发去玉米地借牧了。过去的汽车转场指的是人和行李坐车,牛羊还是要一点点走过去。但是现在,转场方式实现了机械化。
来源:【草原云】1月30日,大年初二清晨,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镇额尔敦宝力格嘎查牧民图布新吉日嘎拉的82岁老额吉早早起床,尽管岁月在她身上留下痕迹,腰背不再挺直,可精神依然矍铄,眼神中满是幸福和慈祥。幸福的一大家子。